呼中区

联合创作 · 2023-09-14 16:13

地名由来:1965年7月由呼玛县析置,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省市县发展大典》:因位于呼玛河中游而得名。

大兴安岭

2021年5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呼中区人口数量为1.64万人,位列大兴安岭地区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6位,位列黑龙江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124位,位列全国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2849位。

2018年8月,呼中区获得第四批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殊荣。

2017年2月,呼中区上榜2016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呼中区(呼中林业局)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大兴安岭伊勒呼里山北麓,是中国的偃松之乡、寒带黑木耳之乡,红毛柳之乡。境内千米高山达800多座,平均海拔810米左右,无霜期仅有83天,年平均气温-4.3℃,历史最低气温达-53℃,呼中区呼中镇是“中国最冷小镇”。

四季风光秀美。先后被评为中国最美秋色、中国最具吸引力的地方。境内有AAA级国家景区白山景区、中国最北的呼中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呼中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中国海拔最高、省级地质公园苍山石林,中国最北的氡泉,有中国北极第一峰大白山、呼玛河源头漂流、水帘洞等旅游景观。

历史文化厚重。目前已发现4处30多幅的岩画,特别是黑龙山龙首洞的门楣漫涣岩画,经北大科技考古测定为距今2500年的西周时期,洞内岩壁上清理发现人工绘制残存的红褐色彩绘遗痕,在世界岩画研究中极为罕见,测定为10000年左右的旧石器晚期。洞内的八个叠压紧密的地层,是黑龙江目前地层最丰富的旧石器地层,证明该山洞自旧石器至鲜卑时期一直存在人类活动遗迹,证实大兴安岭与长江,黄河,草原一样成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物产资源丰富。施业区经营总面积为77万公顷,人口5万余人。森林覆盖率为96.24%,活立木蓄积量为6459万立方米。有落叶松、樟子松、偃松等树种;林中有紫貂、水獭、猞猁、棕熊等79科307种野生动物;有蓝莓、灵芝、黄芪等600多种山野果和山药材;区局地处德尔布干富矿带中部,现已初步探明地下蕴藏着丰富的铁、铅、锌、铜、钼、金、银、麦饭石等多种矿藏。

发展步伐坚实。自1965年开发建设到2014年4月1日停止商业性采伐,累计向国家提供商品材2027万立方米,为国家作出了巨大贡献。近年来,围绕地委“把资源管起来、让百姓富起来”发展战略,明确了“保生态、惠民生、促发展”的工作目标。生态效益不断增加,松杉灵芝、偃松果、“中国第一家”呼中牌麦饭石木耳享誉全国,旅游产业日渐壮大,矿产开发逐步推进,百姓生活更加幸福,先后有40余项工作受到国家、国家林业局、省、地的表彰,2010年被省授予“十佳和谐企业”称号;2012年荣获国家级森林防火先进单位,2015年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称号。

呼中区(呼中林业局)物产丰饶、环境优美、商机无限,真诚欢迎各界宾朋走上高高的兴安之巅,共谋发展,共创更加美好的明天!

历史沿革:

1964年成立了呼中区(林业公司)政企合一管理体制,隶属大兴安岭特区管辖。

1968年4月改称呼中区革命委员会,1981年更名为呼中区,名称沿用至今。

浏览 5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