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衢镇
地名由来:明正德十四年(1518年)刑部主使李中谪于驿,见驿东多梅树,遂建“爱梅亭”,吟咏其中,后人慕其风雅,因名梅城。后来,因通衢为古时为龙川至兴宁、梅县、河源的交通干道,始用通衢。加上古时这里又是闽西、粤东、广州和北方的官道要津,有通衢大道称谓,故名。
通衢镇位于龙川县东南部,东与五华县双头镇毗邻,西靠仙子嶂,南连鹤市,北依岐岭,属丘陵山地,总面积100.7平方公里。下辖17个村民委员会,二个居委会,307个经济合作社,总户数8142户,总人口35814人。
通衢镇地处沟通赣南、粤东、闽西南诸州县古官道要冲,北宋时期此地已设立“驿站”,谓“路当闽广之冲,轮蹄释不绝于道”,名之。通衢历史悠久,山川锦绣,古迹众多,骚人墨客多有咏赋,志文历有所载。至今,城堡砖垣依稀,古屯遗风犹存,古宅俨然依旧,“景翰”风范流传,驿道卵石错嵌,是千年古镇。
通衢镇山林资源丰富,已封山育林103500亩,以松、杉、竹为主;水果种植面积5194亩,以杂李、板栗、柿子为主。水资源充沛,建有松塘水库、樟马坑水库和龙下水、佛子坳、广福3个水电站,玳瑁山、仙子嶂浅层地下水流量可观,无污染,正待开发利用为饮用水。辖区内的方圆数公里都有储量丰富的优质石灰石,有可烧制高标号水泥的水泥用灰石,还有可生产各种型号石粉的纯白石灰石。
全镇耕地面积18298亩,主要种植水稻、蕃薯、黄豆、花生等作物,旺茂村的果蔗、水萝卜、儒南村生姜、玳瑁菊花远近闻名。全镇水面面积1773亩,养鱼业发展较快。镇内办有红砖厂、石灰厂、建材厂、爆竹厂、缸瓦窑厂、蓄电池厂、保健食品厂、榨油厂、农产品加工厂、松香厂、石油气储配站、针织厂等。2004年全镇社会总产值达1.26亿元,其中农业产值5243万元,工业产值3245万元,人均收入3628元。
镇内基础设施完善。205国道横贯镇北,县道潭牛线斜贯东北,牛鹤线贯穿南北,马宦线傍南而过,17个村均已通公路,干线、村道纵横交错,已形成交通网络,已通车的河梅(河源至梅州)高速公路傍镇而过,并在镇内设互通立交,距县城14公里,距京九铁路龙川编组站、广梅汕铁路龙川站仅为17公里。本镇已于1994年开通程控电话,中国移动、中国联通无线寻呼覆盖全镇,并已开通因特网。邻镇建有11万伏安的输变电站一个,电力充足,供给正常。玳瑁山自来水在山上筑库蓄水,完全无污染,水量充足,水质优良,供水正常。
镇府所在地梅城,明初“植万梅”,辟“爱梅亭”,因名。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始筑砖城。近二十年,整修了旧街道,新建街道2条,增建农贸市场、文化站、电信大楼、金融商贸楼宇,铺设水泥路面,市容市貌焕然一新。
李荣(1875—1949),又名观妹,号华亭,外号李亚奀,龙川通衢镇葛藤村人。童年仅念过私塾,因家境贫寒,青少年时期前往广州谋生,后转入香港英国“厄瓜尔”号远洋轮船当海员。其性憨直,敢抱不平,曾入香港海外联义社,并被推选为孙中山宣传革命筹饷…… 李荣详细信息++
叶绿野,1922年生于龙川县通衢镇,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州美术学院教授,广州市文史研究馆馆员。早年,受业于高剑父,深得岭南画派精髓,画艺被高氏誉为雅淡而富诗意。及壮,潜心花鸟画的发展与创新,吸纳古今笔墨,融会中西技法,突破折枝花鸟画…… 叶绿野详细信息++
历史沿革:
明代,置巡检司。
清代,设通衢城。
1952年,设第四区。
1955年6月,设通衢区。
1957年12月,设通衢、登云2乡。
1958年10月,并入鹤市人民公社。
1959年,析置通衢公社。
1983年,撤社设区。
1986年,撤区设镇。
2003年5月,锦归镇并入通衢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