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松镇

联合创作 · 2023-09-15 06:28

地名由来:即以小松溪为名的集镇。

2022年10月,福建省农业农村厅认定小松镇定为第二批福建省乡村治理示范村镇。

2021年2月,福建省2018-2020年度省级文明村镇社区名单出炉,小松镇上榜。

2020年12月,福建省爱卫办命名小松镇为福建省卫生乡镇。

小松镇地处建瓯市北郊,距市区20公里,东与东峰镇、龙村乡交界,西与徐墩镇毗邻,南与芝山街道办事处接壤,北与建阳市小湖乡相连。全镇总面积239.3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73万亩(水田3.63万亩),林地面积26.2万亩,辖14个行政村、1个林场、1个良种场,85个自然村,140个村民小组。全镇总人口29107人,总户数7975户,其中农业户7325户,2003年全镇工业总产值7205万元,农业总产值13111万元,村财总收入28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848元。

小松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地势平坦,腹地开阔,年平均气温18.3℃,降雨量1647毫米,境内溪流交错,水网纵横,水系发达,水域辽阔,山地绵延,村庄连亘,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小松历史悠久,风景优美,远在四千多年前,小松地区已有氏族居住,南末后,小松称崇安里,民国时期,小松设外崇、内崇两个乡。1950年小松属建瓯丰乐5区所辖,1952年小松设为建瓯县第12区,1956年成立小松区,1958年成立超星人民公社,1960年改为小松人民公社,1984年改为小松乡人民政府,1993年撤乡设镇。本镇居民以汉族为主,还有苗族、畲族等少数民族,民风淳朴。镇内名胜古迹繁多,有汉朝建的报恩寺,清朝的大庙,元宋窑址,宋朝抗元英雄谢璧附马赵寿安公主墓,梁朝古墓,南朝墓群,晋代与南北朝时期土族墓葬群,东瑞桥(俗称官洋桥)、上元桥,光绪年立风景林禁碑等,还有许多富有民间传说的风土人情,自然景观,适宜农、林、牧、渔、工、贸及旅游业全面发展。小松是建瓯粮食主产区之一,商品粮基地镇,被誉为闽北农业“一支花”的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新科技示范项目园区位于小松境内,从96年开始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经过几年努力,已建成省千亩水稻良种中试、闽台优质瓜菜、名优落叶果树、农业机械作业等示范基地,形成了“田成方、路相连、渠相通、树成行、地平整、涝能排、旱能灌、沟渠桥涵闸配套齐全”的田园化格局,逐步向“农田园林化、种植区域化、耕作机械化、农技科学化、品种优良化、服务社会化、产品优质化”为特征的现代农业园区迈进,逐渐成为闽北山区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和现代农业“精品工程”。

历史沿革:

宋属奉政乡安仁里;元代为廿三、廿四两个都辖34个村;明代与二十等6个都合为一个统属;清代属怀德乡;民国属第五区第七团,1940年属第三区署埘坪乡,1948年埘坪乡下设桔林、湄山、尚德、马潘、后洋、伴岭等6个保70甲。

解放后,1950年小松属建瓯丰乐5区所辖,1952年小松设为建瓯县第12区,1956年成立小松区,1958年成立超星人民公社,1960年改为小松人民公社,1984年改为小松乡人民政府,1993年撤乡设镇。

浏览 14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