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泉镇石门村
石门村在莱城西南15公里,镇政府驻地西南3公里处。北与鹿毛埠村、东与茂盛堂村、南与圣井村、西与三官庙村接壤。,现有耕地1380亩,310户,人口956人。
据《县志》记载,明洪武二十一年,山西暴雨成灾,百姓死亡无数。洪水让人无处安生,有一时姓携老少逃荒至此,见四周低洼,中间凸起稍平的大巨石,认定这是防洪的最佳住所,因此在此安家。原名“安宁庄”,因西南有天然石拱门,大多在高处,有“观庄”之意,后谐音“官庄”,简称“石门官庄”,后改为“石门村”。新中国成立后,隶属圣井管区,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石门归属牛泉公社,1985年撤处建乡石门划归圣井乡,2001年撤乡并镇,石门村归属牛泉镇。
石门村的大葱种植历史悠久,已有300多年。久负盛名的莱芜鸡腿葱。,最初由该村种植,并以葱白结实、耐储存、甜辣可口食用价值高等特点而闻名全国。一进十月,石门村的大街上沸沸扬扬,山西、江苏、河北、曹县等老客户都纷纷赶来,从这里运走上百万斤大葱。仅此一项,石门人均收入就达1000元左右。根据市场要求,该村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先后有3个新品种在该村安家落户。以前该村村民吃水都困难,就别说浇地了。1983年在村支部书记王举成的带领下,投资20多万元,打深井一口,铺设管道3000多米,从此家家户户吃上了自来水,成了牛泉公社第一个吃上自来水的村庄。后在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又打了两口机井浇地有了保障,再加上石门水库常年有水,使多年旱地变水田。1958年,全公社老百姓齐心协力修建了石门水库,该水库存积大量水,石门村充分利用水,在水库边上修建多处渠道,保证了该村的水源条件,石门成了旱涝保收的村庄。
石门村地下资源丰富,铁、金、煤、锌等含量丰富。早在1958年大炼钢铁时,石门村人就肩挑人扛,露天开采铁矿石。至目前为止,那时留下的铁矿坑还完整保存。据说那个时候每天开采矿石的人达300 - 400人,那种繁华的景象给现代人以启迪。改革开放以来,石门村人充分利用有利的条件,开发铁矿:自1992年村支部书记马玉芳上任以来,先后与口镇铁矿联营开发,石门铁矿有限公司年产矿石200多万吨,上交利润50多万元。村民还在村西自己办起了采石点,采的石头供应石门水泥厂用,每天拉石头的拖拉机络绎不绝。
石门村立足当地优势,敞开山门,巧借外力,发展起了一个个村办企业,形成了山沟沟里远近闻名的的“工业村”。
解放前夕,石门仅有一处私塾,学生数量很少。1950年石门人在村北建校l处,规模有3个班。1962年村民自己动手,在原处新盖学校1处,学生也多了起来。1984年石门村投资20多万元新建学校占地4000平方米,盖起了崭新的规范化学校、幼儿园,学校由北校迁至南校至今,从此石门小学石门幼儿园均成了圣井乡的一枝新秀。2000年被莱城区命名为区级规范化学校.,现在是茂盛、向阳、石门三村联办小学,由该校毕业的学生考入大学的也不少。
石门村交通方便,东靠徐莱路,西有水泥厂柏油路。1999年马玉芳书记还带领村民把石门街道全部铺成了柏油路,为前来石门村购物的车辆提供了方便,使工副业发展有了优势。
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石门村的企业飞速发展。铁匠、电气焊、百货批发、建材厂、面粉厂、百货商店样样齐全,就连家庭庭院都不空闲,以至于石门村流传着一句话:“庭院瓜蒌庭院兔,增收千元不出户。”在石门,不论哪家哪户,院落中最亮眼的就是密密麻麻挂满枝架的瓜蒌。,瓜蒌是一种药材,每到成熟期,个个黄澄澄的瓜蒌,点缀着各家庭院、
石门养殖已成为老百姓的热门,光上千元的小尾寒羊该村就有上百只,还有“波尔”山羊也正在养殖。走进石门村的哪一家都能看到整齐划一的兔舍,什么“西德兔”、“珍珠兔”、肉食兔种类齐全。
石门村自1976年至2002年,年年被评为“双文明先进单位”,家家都安上了电话。
石门村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美丽的传说,有着灿烂的过去和辉煌的今天,石门村的明天将更加光彩夺目。
*数据来源于莱芜市人民政府网站
石门村附近有莱芜战役纪念馆、房干生态旅游区、莱芜龙山、雪野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济南香山旅游区、鲁中抗日战争展览馆等旅游景点,有莱芜生姜、莱芜黑猪、莱芜猪、莱芜吉山黑鸡、高庄芹菜、莱芜白花丹参等特产,有顺香斋、亓氏酱香源肉食酱制技艺、孟姜女文化传承故事、中元节(莱芜中元节习俗)、蹉地舞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