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新镇满山红村
2022年10月,福建省农业农村厅认定满山红村定为第二批福建省乡村治理示范村镇。
2020年2月,福建省第三批省级传统村落名单出炉,满山红村榜上有名。
2019年12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第二批国家森林乡村名单,满山红村榜上有名。
满山红村地处省新镇东北部,距镇政府驻地北5公里,系省新镇第三大行政村,村委会设在后埔村。东与康美镇接壤,西与眉山乡交界,南邻省新镇新厅村、丹青村,北连金淘镇。距市区12公里,南金公路、泉三高速公路穿越保福岭而过,市区至满山红公交客车每10分钟一个班次。满山红村因境内小山坡长满杜鹃花,春暖花开时,满山一片红色,1958年自立大队时取名“满山红”。民国年间为崇仁乡鹏山保和后埔保,1949年解放后为开福乡,1958年成立美林公社满山红大队,1984年为美林乡满山红村委会。1988年为美林镇满山红村委会。1999年1月从美林镇拆出为省新镇满山红村委会。满山红村面积12平方公里,辖21个自然村(眉岭尾、挂岭、井仔、大林口、三落、后房、后厝、柯厝、顶山仔尾、洋中、内茂、蜂腰、寨仔、新路、楼仔、下白土、保福、顶白土、下刈山、顶刈山),29个村民小组,现有村民1435户5866人,其中畲族30多人。有薛、许、方、林、吴、兰、陈、郑、纪、蔡、尤、柯、黄、李、郭、王、刘、张等18个姓氏。全村民风淳朴、人杰地灵。满山红村是南安林氏民居所在地。林氏民居(林路厝)系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泉州市十佳古民居,南安县委党校原址,为著名华侨建筑家林路回故里设计兴建的民居建筑群。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竣工。大厝的创建者林路是当时新加坡著名的华侨建筑家。他承建当时新加坡最宏伟的建筑一维多利亚纪念堂。林路厝主体为宗祠、住宅和书房等4座并列,占地达3000平方米,前有石埕、水榭和水塘。建筑风格以泉州红砖、硬山顶、四合院加左右护厝的传统民居为主,角楼外观具西洋风格,内部装修部分采用水泥花砖。原来的林路厝占地6.5亩,大小房间共有99间,建厝的材料大都来自海外,这些水泥地砖历经百年仍保存完好。林路厝的巧妙之处是把外来设计和闽南传统建筑结构的互为融合,设计更合理,更适合人居住。闽南俗语称“有林路富,无林路厝”。林路厝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风靡海内外。满山红村的历史文人有林谋盛、黄宗迎、林玉辉等。其中林谋盛是林路第十一子,20岁时继承先父遗业,不上十载,事业宏发,声誉大振。先后任过新加坡建筑公会会长、中华总商会董事、福建会馆执委兼教育科主任等职,在华人社会中是个杰出的青年领袖。1941年日军入侵时,出任新加坡华侨抗敌动员总会执委兼劳工服务团主任,号召劳工数万,支援作战。1942年2月新加坡沦陷时回重庆,受任民国政府军事委员会咨议和福建省临时参议员。其时奉命到印度组织中国留印海员工作队,参加组建“136部队”,任马来西亚华人区长。1944年5月被日宪兵逮捕,壮烈牺牲,年仅36岁。1945年被民国政府追认为陆军少将。1954年新加坡政府在大厦前伊丽莎白公园为其树碑纪念。黄宗迎,旅马侨胞,1961年在后埔创建南安五中(后于1973年迁址省东埔顶),1974年创建鹏山小学。林玉辉,后埔人,我国第一批南极科学考察成员之一。满山红村是中国日用品基地--省新镇的产区之一。目前主要有塑料制品、汽车运输、针织加工、旅游餐饮等产业。满山红村现有山地14000亩,耕地近2000亩。有库容6万立方米的白马水库,5万立方米的楼仔水库、挂岭水库。这里山清水秀、土地肥沃、果树遍山、四季如春,村民世代繁衍、人才辈出。满山红村在1990年9月被南安市委、政府授予“文明村”称号,1995年7月被泉州市委评为首批农村“百佳”党支部,1999年6月被泉州市委评为“五个好”党支部。
满山红村附近有南安郑成功纪念馆、凤山寺、叶飞故里、灵应风景旅游区、山美水库水利风景区、观山村等旅游景点,有蓬华芥菜、泉州龙眼、南安石亭绿、曙光甘薯、石亭绿茶、蓬华脐橙等特产,有南安英都拔拔灯、广泽尊王信俗、南安蛇脱壳古阵法、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南安)、永春纸织画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