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腰街道

联合创作 · 2023-10-10 14:39

地名由来:传说明代庄氏村民从永春湖洋迁此建村在塔山之腰,故名。

2014年9月,环境保护部授予山腰街道2012年—2013年度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

泉港区山腰镇位于泉港区南部,系泉港城市中心区、口岸园区和管委会机关所在地。全镇总面积36平方公里,辖有15个行政村,总人口6万多。

区划调整后的山腰镇,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是区位优势,新山腰镇是完整的肖厝城市中心区,统一的区域,统一的规划,统一的管理,有利于山腰镇乃至泉港区的开发建设;二是人文优势,山腰镇经贸活跃、文化繁荣,有一大批乡贤志士活跃在各个行业,与外界有着广泛的接触,为山腰镇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人才条件;三是侨台优势,共有6万多侨胞,1万多台胞,分布在十几个国家和地区,他们历来关心支持并积极参与家乡的建设;四是配套优势,镇区交通设施便利,驿峰公路、南北五路等6条城市主干道贯穿全境,四通八达的陆上交通网络已形成。

乘着肖厝开发和建设的东风,山腰镇按照“舞龙头、壮龙身、摆龙尾”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城区经济,产业规划以第三产业、轻加工业为重点,一、二、三产业结构合理,产业支柱特征明显。总体布局为:东北部即“龙头”,依托管委会行政办公区和中心工业区重点发展第三产业和轻加工业;南部即“龙身”,依托山腰盐场、肖厝化工厂,不断壮大以盐业为主导的盐化工业;西部即“龙尾”,大力发展钢铁、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化农业,从而形成各有侧重、共同发展的格局。

山腰镇坚持以“你发财、我发展”的指导思想,遵循“招商方式多样化、引资重点倾斜化、落实措施高效化、服务环境优质化”的方针,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努力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第三产业,形成了包袋、针织、石材、建材、装潢等五大支柱企业。目前,已有一大批大中型企业在镇里落户,如泉州市肖源鸿织造有限公司、肖厝厦日涂料有限公司、上海塑钢有限公司、肖厝轻质建材厂、泉州斯润化工有限公司、厦门市建田漆业有限公司等。1998年,山腰镇被泉州市0评为“发展企业先进单位”和“安全生产先进集体”。

山腰地区是一块充满无限商机与成功机会的投资热土,我们竭诚欢迎四海宾朋和八方贤士前来参观考察、投资开发,携手发展,共创未来。

福建省人民0于2003年7月批准泉州市泉港区撤销山腰镇设立山腰街道

山腰庄氏古民居

山腰庄氏古民居位于泉州市泉港区山腰街道埭港村委会石桥自然村,年代为清。简介: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二年(1786),由山腰庄氏十五世祖庄大勋、庄大东堂兄弟,历时三年建造而成。由东座大厝、西座大厝、

历史沿革:

宋时属城山乡,元时属忠恕乡德音里的五、六、七都,清属福山、鳌塘、安埕、鼓楼等铺及承天铺一部分。

1947年设锦凤乡,辖14个保。

1949年8月18日,中共惠安县工委策动山腰盐场公署300名盐警起义,山腰地区率先解放。

1949年9月,改设坝头区,辖32个乡(其中包括南埔东面4个乡、后龙12个乡,又从辋川划来五峰、鸢峰2个乡)。

1951年6月,调整行政区划,改设山腰区,辖21个乡。

7月撤锦石、锦岩、锦阳,设锦联,共辖14个乡。

1955年10月,撤销南埔区,从南埔区划来10个乡,从后龙区划来三川、荷池2个乡,共辖26个乡。

1956年6月,全县行政区划再度调整,恢复南埔区。

为加强山腰盐场工作,设区级的山腰镇,辖锦山、锦塔、锦川、锦联、鸢峰等5个居民委员会;又划芹安、群山2个乡归驿坂区,设坝头乡归南埔区。

1958年春,撤销南埔区,设坝头乡,辖5个联社、22个分社,155个生产队;山腰乡辖7个联社、15个分社、167个生产队。

尔后,2个乡合并为山腰乡,辖7个分社、105个生产队。

9月,人民公社化,山腰改为超先公社一个管理区,辖16个生产大队。

1961年冬析出小社,成立山腰人民公社,辖22个生产大队、416个生产队(其中296年农业生产队、1个社办盐场、个畜牧场)。

1966年裁撤叶厝、鸢峰2个大队,另设东风大队,共辖21个大队。

1982年8月,析东风大队为叶厝、鸢峰、坑内3个大队,共辖23个生产大队。

1984年10月,成立山腰乡人民政府。

1985年1月,生产大队改为村民委员会,下辖23个村民委员会、300个村民小组。

1989年12月,辖23个行政村,96个自然村。

1996年7月改为山腰镇,1999年9月因调整行政区划,山腰镇北面13个行政村划出成立前黄镇,又将刚成立三年的埭港镇(5个行政村:埭港、陈庄、菜堂、钟厝、海滨),撤镇归属山腰镇管辖。

2000年12月始,山腰镇属新建置的泉港区管辖。

2003年8月撤镇改街道,山腰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正式挂牌办公。

浏览 5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