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目西路街道
地名由来:“天目西路”系辖区内主干道路名称,“天目”即浙江省天目山,以此加方位词组合命名为天目西路。天目西路原名广肇路,以广肇山庄得名,1963年更名。
2020年4月,天目西路街道被命名为2018-2019年度上海市文明社区。
2019年12月,第三批智慧健康养老示范街道(乡镇)名单公布,天目西路街道榜上有名。
2018年5月,天目西路街道被命名为2016-2017年度上海市文明社区。
天目西路街道位于闸北区西南部,东起南北高架、大统路、普善路;西、南沿苏州河,与静安、普陀两区接壤;北接中山北路,总面积1.94平方公里,辖区以铁路为界,划成南北两块。
街道办事处地址:天目中路749弄53号。辖区内有19个居委会,居民19137户,人口56905人,人口自然增长率-3.5‰,还有纳入管理的外来人口8413人。2002年,街道被市里授予“文明社区”、上海市“双拥”模范街道、上海市“社区教育”先进街道等荣誉称号。
-地理位置
境内交通发达,铁路上海站坐落其中。长途汽车站有4个,市区公交路线有40多条起始线,30条过境线,并有地铁一号线和轨道交通明珠线。是市区重要交通枢纽中心。辖区内有天目路、恒丰路2条市级景观道路,8座水陆桥梁。另北广场将新建华东最大的长途客运总站,目前已基本完成动迁工作,2年后可望投入使用。闸北区区委、区0等机关部门均在境内。自1999年起,辖区内建成不夜城商业区,有50余幢高级商务商住楼,并有市属、区属、外资、民营企业、外省市驻沪办事机构等约2400家单位,是闸北重要的经济中心。
-企业
天目西路街道独特的地域优势,为街道经济发展造就了十分宝贵的外部环境。中华名牌“全聚德”烤鸭店、地平线手机市场等一批品牌企业加盟天目西经济,构建了街道餐饮服务、商贸流通、市政工程、出租运输、都市工业园区新业态的新格局。街道招商引资工作本着服务第一、互利互惠的精神,构筑招商引资服务高地,为企业提供完善的招商服务和跟踪服务,扶持企业做大做强。街道辖区内三个工业园区已初具规模,72家企业入驻园区。这些企业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转,均进入良性运行轨道。
-辖区容貌
城市管理积极探索尝试长效管理,充分发挥区城管监察二分队,环卫所等有关部门的作用,对辖区开展规范的城市管理执法工作,使辖区市容市貌有了明显改观。2002年,不夜城4万平方大型绿地竣工,为地区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不夜城地区的城市管理已成为闸北区的品牌标志。
-居民问题
街道全面贯彻“-”重要思想,从实际出发,解决居民群众各类困难。先后投资300多万元,在南北两块各建造一所社区服务中心,为居民提供保健、阅读、娱乐等20余项服务项目,使居民足不出辖区,便可得到各类服务。街道社会保障部门严格按照有关政策,对贫困对象和无业人员开展社会救助和再就业工作,保障了贫困人员的基本生活。
-学习型社区
街道以“五手”工程为抓手,大力推进创建“学习型社区”活动,得到市、区有关部门领导的高度肯定,街道制定《天目西路街道建设学习化社区三年规划》,已通过市级专家评审。街道整合社区资源,广泛发动社区单位参与创建“学习型社区”活动,铁路上海站、上海隧道交通研究设计院、上海青年文化活动中心等单位积极支持创建活动,利用自身优势,建立社区教育基地,免费为地区青少年学生提供科普教育场地,有力地推动了创建“学习型社区”活动。
-安全防范
街道在加强安全防范硬件设施的基础上,广泛发动居民参加治安联防工作,有一支4673人的群防群治队伍,每晚坚持值班巡逻,为居民群众筑起一道安全防线。目前已创建4个市级安全小区,10个区级安全小区。
-精神文明建设
近年来,街道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更多居民和单位积极参与精神文明建设,刘玉瑛等代表的一大批社区志愿者热心参加社区管理和助困、助残、助业的“四助”活动,形成了良好的社会风气和社区氛围,社区志愿者活动已成为天目西地区的一大亮点。
天目西路街道上下团结一致,认真学习,贯彻领会“-”精神,以“不夜城新一轮开发”为契机,认真做好各项工作,把天目西路街道建成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与国际大都市中心城区相适应的现代化社区。
历史沿革:
1962年建立广肇路街道。
1963年8月更名为天目西路街道。
1964年7月划出共和路、裕通路以南地段,另建汉中路街道。
1991年9月撤销汉中路街道,辖地复归天目西路街道。
1996年11月撤销中兴路街道,并入天目西路街道。
地名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