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桥镇
地名由来:镇内小河上曾建有3座小桥,明初为汝宁守御千户所屯田地之一,称三桥屯。清称三桥店,顺治十六年(1659)由军屯改民庄,简称三桥。镇政府驻三桥,因此得名。
三桥镇位于河南省汝南县城南15公里,辖24个行政村,312个村民小组,6万多人,全乡面积127平方公里,10.7万亩耕地,是汝南县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农业大乡。
一、地理条件:三桥镇位于淮北平原,地势平坦,物产丰富,交通十分便利。西距107国道,京深高速公路、京广铁路30公里,省道开龚公路贯穿全境,乡村道路四通八达。这里北临豫南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汝南;亚洲最大的佛教寺院南海禅寺;南有流芳于世的梁祝故里;西有风景宜人的宿鸭湖水库,境内还有历史上著名的月台寺和刘庄寨遗址。
二、农业资源:三桥镇土地肥沃,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水质优良,适宜多种动植物生长,农副产品丰富。全乡主要盛产小麦、玉米、花生、棉花、蔬菜、花木等,常年种植优质小麦9.5万亩,玉米5万亩、花生4.2万亩,棉花8000亩,花木5000亩。养殖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目前,已形成生猪、波尔山羊、肉牛、家禽四大支柱产业,全乡年存栏生猪10万头,山羊4万多只,肉牛1.8万头,家禽100万多只。三、乡镇企业:目前,全乡已发展乡镇企业10余家,主要有青岛""双星""集团投资兴建的三桥制帮厂,台湾著名客商投资建成的臻头河花木繁育基地,以及奋进粮油设备厂、双龙木业有限公司、许昌骆驼鞋业公司三桥分公司、好男儿门窗厂、制糖厂、日日升面粉厂、国华面粉厂等企业,发展民营企业16家,引进种养加项目21个,发展个体工商户480多户。全乡现在造厂、砖窑厂、棉花厂,乡林场等400余亩土地闲置资产,尚未盘活,是投资可利用的有利场地。
四、劳动力资源:三桥乡总人口6万多人,其中农业人口占90%以上,农村劳动力大量剩余,全乡每年外出务工人员达2.2万多人,年劳务收入1亿多元。目前,全乡2万多青壮年劳动力中,有各类技术特长的1500多人,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有5500多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有1.3万多人。
五、投资环境:基础设施相互配套,达到水、电、路、通讯""四通""。目前,重新扩建了三桥集三里长街,并建了两个专业市场。全乡交通便利,沟河交错,水资源丰富,电力充沛,建有3.5万千伏变电站一座;通信发展迅速,可直拨国内外。同时,乡政府所在地还开办教育、医疗、邮政、运输等业务,并设有新华书店、影剧院和歌舞厅等,文化娱乐生活十分活跃。
历史沿革:
清代属汝阳县的三桥、溱头河、殷店。
1913年属汝南县。
1935年属八区殷店、野猪岗、南三桥、沙河口、溱头河店。
1938年分属四区殷家店、三桥、溱头河、沙河口、柳庄店联保和一区半截河联保。
1940年设三桥乡。
1951年分属二区沙口、刘寨、大陈乡,七区唐寺、野猪岗乡,八区霍埠口、赖夹道、溱头河、三桥乡,和九区殷店、沈庄、秫杆铺、商营乡。
1956年分属殷店中心乡殷店、野猪岗、商营、秫杆铺乡和溱头河中心乡溱头河、霍埠口乡及王岗中心乡刘寨乡一部分。
1957年分属殷店、溱头河乡。
1958年成立五星公社,驻三桥。
1959年更名为三桥公社。
1961年属马乡区殷店、溱头河、秫杆铺公社。
1962年复为三桥公社。
1983年改设三桥乡。
2012年撤乡设三桥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