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凤仡佬族侗族乡

联合创作 · 2023-09-28 10:07

地名由来:因境内聚凤山而得名。

聚凤仡佬族侗族乡位于石阡县城西部,距县城60千米。全乡行政区域总面积157平方千米。辖4个行政村,124个村民组。2005年末全乡总人口户数4980户,19276人。耕地总面积1071公顷。其中:田673公顷,土398公顷。2005年,聚凤乡党委、政府以思想政治工作统揽干群工作热情,完善制度管理,强化五个一:(即一个目标、一个中心、一套制度、一种风气、一种精神)。兼顾三大效益(经济、社会、生态),实施干部优化组合,充分调动全体干部职工对事业的热情和乐于奉献精神,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经济工作任务。的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4646万元,增长6.22%,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60元,增长8%,城镇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4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54万元。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深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强水利设施清楚和管护,保证了农田的灌溉,高标准地实施5个杂交油菜示范基地和1个马铃薯示范基地。粮食总产量达8555吨。油菜籽产量665吨,增长63.79%。巩固烤烟支柱产业,全乡种植烤烟面积354公顷,新建、改建炕房114个,其中:下降式36个、上升式78个,新修烟区公路17.1公里,维修烟区公路31.2公里。烤烟产量501吨,增长62.66%,创烤烟特产税90万元。完成农业产值2501万元,增长4.2%。按照“沼—烟,畜—沼—茶,畜—沼—草”等模式,大力发展循环生态农业,全乡种植牧草110.5公顷,修建沼汽池266口,建立11个养殖示范组。年末,大牲畜存栏数7031头,增长8.15%,出栏数1576头,增长11.77%,生猪存栏数15256头,增长7.21%,出栏数14566头,增长5.93%,羊存栏数9970只,增长5.61%,出栏数9918,增长2.25%。肉类总产量1815吨,增长5.95%,人均肉类总产量94公斤。畜牧业产值2005万元,增长11.57%。加强林业管护,实施退耕还林和荒山造林,退耕还茶135公顷。全乡森林覆盖率达46%。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集镇商业街、老街硬化工程已结束;聚凤至余庆公路镶边工程已竣工。马鞍山、牛塘坝等村的“渴望工程”和马鞍山、瓮水屯、马屯等村公路维修已顺利完工。集镇亮化,政府综合办公大楼已相继动工建设。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引资1350万元新建苏江河上宵基塘、磨刀塘等9个小水电站,其中4个已上网发电,年发电量2700千瓦时。

历史沿革:

民国三年(1914年),为第六区五、六、七、八团。

民国六年(1917年),为第六区。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置走马坪联保。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第六、第九两区合并为新第一区,属之。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置聚凤乡。

1950年,属第三区。

1953年,属白沙区。

1956年,并为聚凤乡。

1958年,先后改聚凤公社、聚凤管理区。

1962年,复为聚凤公社。

1984年,改聚凤乡。

1992年,撤区建乡镇,聚凤成为独立乡,并更名聚凤仡佬族侗族乡。

浏览 7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