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关镇

联合创作 · 2023-09-15 02:55

地名由来:因此地古时就有古峡雄关之称,地理位置险要,故名大关。

2022年2月,安徽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大关镇为2021年度安徽省卫生乡镇(街道)。

大关镇是桐城市的北大门,是全国著名的“制盖之乡”、“蛋鸭第一镇”。自三国时有古峡雄关之称,宋、元、明、清时为桐城九镇之一。始称“北峡镇”,清乾隆年间改称“大关镇”。1992年3月撤区并乡时,分属大关、卅铺两镇。2006年9月区划调整,成建制合并成大关镇。地理位置处于东径116度,北纬31度,北接舒城,东邻庐江,206国道纵穿南北,桐(城)、庐(江)省道横贯东西,卅(铺)、孔(城)公路连通东南,直通枞阳县,合九铁路跨越东部。全境三面环山,中部为丘岗,大关河、界河、兴店河、木桥河、大沙河源流其间。大关镇处在安徽省中部,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光热、水资源丰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日照时数1988.6小时,太阳辐射总量113.8千伏/平方米,年平均温度15.9摄氏度,大于0摄氏度积温5842.5摄氏度,大于10摄氏积温5202.6摄氏度,无霜期234.5天,适宜工、农、林、牧、副、渔等多种经济的生产与发展。全镇总面积169平方公里,人口7.1万余人,辖15个村,644个村民组,其中镇区面积5平方公里,集镇居民2万人。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在桐城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调整产业结构为主线,以“工业立镇、产业强镇、科技兴镇、文明建镇”为战略出发点,立足镇情,扬长避短,着力发展地方特色经济,已形成制盖、彩印包装、铸造、工程建筑、蛋鸭、茶叶、绿色食品、优质粮油加工八大特色产业为支柱的“工农互补共进”型经济格局。2005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9亿元,财政收入600万元,各项贷款余额9000万元,社会投资总额1.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700元,15个村全面迈进小康,社会各项事业均得到长足的发展。

发展中的大关镇区位优越,位于合肥、安庆两个省辖市的正中,全程高速,车程均为一小时,属“江淮一小时经济圈”。作为桐北的卫星城,镇区建设日新月异。350KV的电力、日供水万吨的自来水、100MBPS的宽带网、省内五星级的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配套完善。以卅铺大道为龙骨,经华大道、卅兴路、206国道为侧翼的“丰”字型街道网络,将镇区打造成集工作、休闲、购物、康居、美食于一体的多功能、高品位的乡村都市。

历史沿革:

1958年为大关公社。

1984年废除公社,设大关乡。

1992年,大关、王集乡合并设置大关乡。

1995年撤大关乡设置大关镇。

2006年9月16日卅铺镇并入大关镇,地名沿用至今。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