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汴乡

联合创作 · 2023-10-10 15:03

地名由来:传张姓始居此地,东、西两面临水,乡间有“汴为滨水之地”的说法,故名张汴。又传张姓始祖初居张汴西侧,遂称张边,后迁居中部居住,改称张汴。

2022年4月,张汴乡入选2022年农业产业强镇创建名单。

张汴乡位于陕县西南部,由塬区和山区两部分组成。塬区面积49.9平方公里,山区面积82.6平方公里。东边与张湾乡和西张村镇毗邻;西边与大营镇、原店镇相接;南部与灵宝市寺河乡接壤;北部与张湾乡相邻。这是一片美丽而古老的热土,远古文明有段家寨“龙山”文化遗址,近代有蔡迈轮培养抗日救亡英豪的岳庙小学。张汴乡人杰地灵,培养出了许多为民族解放而英勇斗争的英雄和为新中国经济建设勤奋工作的各级干部,象马德华、李吉昌、李占安、李建顺、张聪俊等就是他们中的优秀典型。

张汴乡辖11个行政村,94个自然村,104个村民组,12188口人,耕地面积25365亩(其中果园面积18469亩)。全乡10所小学,一所初级中学,在校1870学生名,教师138名。近几年来,教学质量逐年提高,2002年中招考试中,刘寺村的李新同学以总分427分的成绩夺得头名状元。税费改革以后,2003年财政收入达135.26万元,人均纯收入达2038元,果品总产量达3120万公斤,其中苹果产量达2928万公斤。

七十年代,张汴乡人民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艰苦创业,先后建起了小岭沟水库和韩林河水库,并把水引到了张汴塬上。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乡群众分到了责任田,种上了""摇钱树""(苹果树),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红火。进入九十年代以后,张汴乡的苹果面积已达14000亩,人均1亩还多。由于十年九旱,西过村两户农民远见卓识,多方筹措资金300余万元,用水泥管重新铺设了韩林河水库至北营村的引水渠道,并在寺坡根建起了一座蓄水量2000立方米的水池,把清粼粼的韩林河水送到了干旱的庄稼地和苹果园。

陕州地坑院(天井窑院)

地坑院又叫作天井窑院,是古代人们穴居生存方式的遗留,被称为中国北方的“地下四合院”,距今已有约2000年的历史。如今“穴居”地坑院在河南省三门峡市境内保存较好,特别是陕县西张村镇的庙上村,据

历史沿革:

民国时期属陕县第二区,称张汴镇。

1949年设张汴乡,属大营区。

1958年属大营公社。

1961年析大营公社设张汴公社。

1984年改设张汴乡。

2015年撤销陕县,设立陕州区,属之。

浏览 8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