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镇
地名由来:竹林镇因境内盛产楠竹而得名。
竹林乡位于天柱县东部,东经109°27′,北纬26°46′。国土面积82.6k m 2,辖17个行政村145个村民小组,15800人。地处云贵高原和湘西丘陵交界的低山斜坡地带,地势平缓,土壤肥沃,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日照充足,雨热同季。全乡现有耕地面积7360亩,大都分布在山间坝地上,地势开阔,通风良好,排灌方便,农业发展条件非常优越。这里交通便利,拓宽改造后的远(口)——竹(林)公路横贯本乡7个村,它不仅成为竹林的运输大动脉,而且也是天柱接通靖州县、东出两湖、南下两广最便捷的通道。自古以来,竹林乡就是黔东南地区与中原地区商贸往来的要塞,是商家必争之地。 竹林乡自然资源丰富。全乡森林覆盖率52.4%,盛产杉、松、楠竹等经济林木和茶油、桐油、竹笋等农特产品,以及天麻、茯苓、杜仲等名贵中药材,其中现有茶油林4万余亩,年产茶油50多万公斤,有“油海之乡”的美称。这里有丰富的矿藏资源。已探明的矿藏有金矿、硅矿、铜矿和铁矿。黄金矿脉主要在天华山一带。硅矿以竹林、高坡、秀田、麻阳、力木为主,麻阳白岩嵊硅矿保守贮量在500万吨以上,秀田革翁港硅矿日产量在100吨以上。 竹林乡民风民俗独特,民族文化底蕴深厚。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崇尚礼义,邻里团结和睦,待人接物热情豪爽,古遗风随处可见。这里语言独特,苗话、侗话、酸汤话、汉话四语通用,互为补充。这里是诗的故乡、歌的海。玩山有游洋歌、寻芳歌、情歌,赶场歌有“侃歌”,喝酒歌有酒歌,婚嫁有分花歌、姻缘歌等。侃歌咏、唱并举,有高坡调和河边腔之分,高坡调高亢激昂,有如高山之林涛,气势恢弘;河边腔宛转悠扬,有如小桥流水,细腻缠绵。“侃”在遣词造句上长短并用,骈散结合,对偶排比,抑扬顿挫,既有诗的韵味,又有词的精华,还兼有赋的特色,每唱一段都令人荡气回肠,感慨万千。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竹林乡各项事业稳步健康发展。基础实施建设日臻完善;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科技含量不断提高;文、教、卫事业取得可喜成绩。可以预言,在不远的将来,在党的富民政策的指引下,竹林乡未来一定更加灿烂而辉煌。
历史沿革:
清代时期,属归化乡由义里。
民国三年(1914年),后凤第四区。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为太平镇。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为新场联保。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为远口大乡第六,七保。
1950年,属第四区远口乡。
1953年,建高坡乡。
1955年,与杨家合并为高(坡)杨(家)乡。
1957年,改为高杨片。
1958年,为远口公社。
1967年,属远口公社。
1963年,更名竹林公社。
1967年,属远口公社。
1969年,与杨家。
菜溪合并称东方红公社。
1970年,复为竹林公社。
1984年4月,为竹林乡。
1992年,杨家乡并入竹林乡。
2016年1月14日,撤销竹林乡建制,设置竹林镇,撤乡设镇后行政区域和政府驻地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