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山镇兴地村
2016年12月,兴地村被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兴地村,坐落于介休市最南端,西南与灵石接壤,东侧则与沁源县毗邻。东临绵山之怀抱,地处介休市南垣之腹地,是绵山镇第一大村。2001年,为利于区域性经济发展,将冀家庄归兴地村所辖。土地面积约2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800亩,其中水浇地1672亩,荒山坡地居多,下设12个村民小组,现有人口3300多人,村办企业1个,个体企业13个,果木园林78亩,个体养殖业23个,人均收入2000余元。
兴地,是一块风水宝地,兴旺之地。缘因岩沟之水,流经整个村庄,故名溪底村。因唐王李世民驻留而得名的龙天庙和兴国寺(今回銮寺),定名为兴地村,意为兴旺发达之地。历经岁月更迭,年轮变换,居住在这块风水宝地之中的人民,依靠一双勤劳的双手,凭借优越的自然条件,代代繁衍生息,形成了以农业为主导的生产、生活方式。
兴地,是一块具有光荣历史的土地,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土地革命时期,兴地人民曾在这块土地上浴血奋战,战胜日军,夺取了节节胜利。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兴地人民积极响应党的号召,用勤劳的双手和自己的聪明才智,在这块土地上辛勤耕耘,赢得了连年丰收,解决了温饱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兴地人民凭借党的富民政策,依靠群众的勤劳双手,以耕田为主,兼营副业,开发第三产业,生活水平逐年提升。老区的传统,孕育了兴地人诚实、憨厚、耿直、豁达的性格,具有良好的道德底蕴。
近几年来,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文教卫生事业得到更多的关注,农村信息化网络日趋完善。大力推进现代化新农村建设,人杰地灵的兴地村将焕发出新的生机。
兴地村与东欢村、长寿村、秦树村、四家窑村、东河底村、谢峪村、南槐志村、西靳屯村、马堡村、靳凌村、焦家堡村、大靳村、常乐村、上城南村相邻。
晋中回銮寺
回銮寺(第六批国保)时代:元至清地址:介休市绵山镇兴地村据金大定二十五年(1185年)碑记:原为空王灵溪寺,建于唐中年间(881-885年),唐太宗欲登山礼佛至此回銮,唐僖宗时(873——8
兴地村附近有晋中回銮寺、绵山、张壁古堡、介休汾河国家湿地公园、介休市森林公园、太和岩牌楼等旅游景点,有介休绵芪、龙须面、介休灌馅糖、银条菜、贯馅糖、砂子饼等特产,有黑陶制作工艺、介休寒食清明习俗、和顺五谷画、左权开花调、牛郎织女传说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