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津镇
地名由来:以宋诗人陆游“玻璃江上送残春,叠鼓催颿过玉津”题咏犍为诗句命名。
2021年10月,玉津镇被评选为2020年四川省基层治理示范街道。
2014年7月,玉津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玉津镇地处犍为县县城,面积29.8平方公里。全镇辖4个行政村61个村民小组和10个社区154个居民小组,总人口33641户 83080人,其中农业人口12783户17146人,非农业人口20858户65934人,耕地7653亩,其中田2816亩、土4837亩。镇党委下设1个社区党委、2个党总支、29个党支部, 2195名党员。收入主要靠养殖业、种植业、务工收入组成。机关职工58人,其中行政编制35人、机关工勤4人、事业编制19人。
2013年,全镇地区生产总值29亿元,同比增长13.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296元,同比增长14%;农民人均纯收入9905元,同比增长14.9%,创建成为省级生态示范乡镇。
【农业】 农作物播种总面积19070亩,粮食作物8100亩,产量2997吨;经济作物4927亩,产量421吨;蔬菜3080亩,产量6542吨。新发展林竹100亩,完成林竹管护2900亩,退耕还林2400亩。能繁母猪达到1841头,生猪存栏 13639头,出栏28626头,小家禽出栏18500只以上。存栏牛411头、羊684只,销售禽蛋684吨。
【农田建设和农技推广】 大力推广科技新技术,加大品种改良,示范带动,助农增收。开展绿地复合微生物菌肥对比试验6个。
【中小企业】 2013年全镇劳动技能培训300名,劳动力转移输出11200余人次。
【财政】 2013年财政总收入1810万元,比上年增加801万元。
【文教卫生】 全镇初中1所(玉津初中),教职工53人,在校生418人;小学4所,其中玉津中心校教职工17人,在校生124人;联合小学教职工22人,在校生272人;铜高村明德小学教职工13人,在校生164人;机场小学教职工12人,在校生130人。
镇属中心医院1所,村级卫生室15所;卫生防疫建立健全农村食品安全管理、监督网络,全年无一例群体性聚餐中毒事件发生,开展重大疾病防控组织、宣传、教育到位。全镇电视入户率98%以上。
【人口和计划生育】 坚持“三不变”、落实“三为主”、严把“三查关”、推进“三结合”,开展“依法管理、村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工作机制,落实计划生育工作责任制。2013年全镇共出生798人,死亡566人,计生率85.46%,人口自然增长率3‰。 “三查”工作有效开展,全年“三查”共计18124人,参检率92.17%。三结合帮扶30户,帮扶基地1个。
【社会生活】 落实惠民政策,申报批准发放摩托车购置补贴14户8898元;农机具购置和燃油补贴24户21.67万元;粮食直补5448户7.8万元;粮食综合补贴5448户68.3万元;良种繁育栽培补贴3836户3.94万元。
全镇妥善解决城市弱势群众的生活困难,实施社会保障行动。严格执行劳动保障制度政策,城镇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3048户6109人,年发放保障金1450万元;落实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机制政策,为534户852人办理了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发放保障金93万元;全镇共有优抚对象433人,其中复员军人56 人、-33人、“三属”10人、伤残军人112人,参战涉核人员222人。宣传贯彻《殡葬法》,革除丧葬陋习,死亡人口均实现火化,火化率100%。帮助贫困残疾人脱贫50人,举办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4期,培训400人次;为残疾人送仔猪10对,资助白内障手术10人。贯彻落实《兵役法》,征兵33人。
【基础设施建设】 一中项目用地。征地涉及铜高村2、3、4、5组,征地面积约600亩。完成2、3、5组土地面积丈量、青苗补偿及土地补偿款划拨工作,已签订拆迁协议135户,拆除房屋100户,完成3组50亩安置房用地及2、5组红线范围内空置地清场工作。
交通项目用地。国道213改线及延长线和六号路、十号路建设项目竣工通车。铜高村7、10、11、12、13组,联合村5、12组,互和村4组和凤凰村1、2组共10个组所涉及的岷江二桥、商贸城和建材市场等5个项目用地,用时半个月完成土地统征工作。
安置房建设。用地涉及互和5、6组和联合2、3组600余户1500余人。互和5组已拆除应拆迁房屋77%以上,联合村2号安置房和3号安置房一期工程已清场完毕,进行基础施工,3号安置房二期工程有序推进。
安置门市分配工作。瑞雪村1、2、3、9组基本完成在岷堤春晓安置点门市的分配,联合村安置点联合4组门市已分配到位。
【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 组织村、社区放映电影225场次,群众文化活动120次。加强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责任到人,帮扶到位,强化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净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强化“乡风文明”和“村容整洁”。
全年共接待来信来访案件16件,处理16件,结案率100%;调解各类民事纠纷239件,其中1件已引导进入法律程序,杜绝赴省、进京非正常-和影响重大的群体-件发生。开展安全知识进村社、进校园培训26次,受教育10000人次,发放安全宣传资料20000份,检查204次。
建立健全普法领导机构和普法宣传网络,落实普法学习工作联络员16人。办理人大代表建议8件。办结率和满意率均100%。完成4个村、10个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新产生的村 (居)委员会主任14人,其中新任6人、继任8人,平均年龄40岁;大专及以上学历9人,占64%;女性5人,占36%。
历史沿革:
后蜀明德三年(936年),即为犍为县治所,后屡经迁徙。
明朝洪武四年(1371年),县治所从惩非镇(今清溪镇)迁回后再也未变动过。
先后作县治所700余年历史。
民国时为中城镇(民国初更名)和旗高乡辖范围。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实行联保制,旗高乡并入中城镇,并由原40个保调整为28个保。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为一区区署驻地。
1951年3月,更名新城镇,为适应土地改革运动的需要,全镇分置为1镇3乡,即新耀镇(只辖镇内街道第1~14保);安乐乡、黄旗乡、铜高乡(1953年9月更名高家乡)。
1952年12月,向坪(1956年并入塘坝乡)乡翻身村12组划入安乐乡胜(今凤凰)村。
1956年3月,黄旗、高家两乡并入安乐乡,乡政府驻地熊家桥。
当年9月因月咡坝水库淹没,将塘坝乡爱国村二社划入安乐乡金星农业社(今互和村)。
1958年9月,新城镇和安乐乡并入新城人民公社。
1959年7月,新城镇和安乐乡分置,恢复1958年9月前的行政区划范围。
1960年1月,新城镇更名城关镇;1950年元月~1962年7月为一区(新城区)区公所驻地。
1981年11月,更名玉津镇,以岷江出碧玉故名。
1984年,将安乐乡黄旗村分置为和风、祥云、瑞雪3个村;河口和朱石滩分别建立居民委员会,下设居民小组12个。
当年安乐乡共有12个村99个村民组,2个居委会12个居民组。
1988年7月,安乐乡互和村和凤凰村的部分小组划入玉津镇建立凤石街居民委员会。
1992年9月,撤销安乐乡,并入玉津镇,实行镇管村体制。
1999年6月,撤销风石街居委会,并分置为凤岭街、梧荫街、天生园街、学府街、圣泉街、漱玉街、石笕桥街等7个居民委员会。
2019年12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同意乐山市调整犍为县部分乡镇行政区划的批复撤销塘坝乡和下渡乡,将原塘坝乡塘坝口街社区、跃进村、向坪村、镇江村、红光村、爱国村、尖山村和原下渡乡下渡口街社区、凯旋村、柏杨村、石龙村、文碧村、向荣村所属行政区域划归玉津镇管辖,玉津镇人民政府驻南街220号。
截至2019年末,玉津镇下辖4个行政村和10个社区,共计61个村民小组和154个居民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