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仪镇丰仪村
丰仪村,位于丰仪镇政府所在地。北临洛庄村,南接彭家村,东连大姑村,西靠甘谷寨子村。该村共有东、西堡子和拐巷3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668户,2980人。全村总面积2610亩,耕地面积2348亩。村民以小麦、玉米种植和烟花生产为主导产业。
据传,古时唐朝皇帝在巡游时路过丰仪,恰遇一股旋风,风大而乱刮,一时皇帝乘坐的撵车行不出旋风,皇上赐曰“风里风”堡子。后取“丰收”和“仁义”之意,改名丰仪。
丰仪村自古以李、杨姓为主,乔、于、刘等姓在本村也有分布,只占全村人口的20﹪,多为外来迁移户。其中李姓、杨姓传说是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迁来,其余各姓来历不清。
丰仪村民国时期(1933年)归第三区公社管辖,1950年8月归第七区丰仪乡管辖,1952年归第七区管辖,1954年各区按驻地命名,归丰仪区管辖,1956年3月撤区并乡,归丰仪乡管辖,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归卫星人民公社管辖,1959年初,人民公社下设管区,归庄头人民公社丰仪管区管辖,1961年4月,撤销管区,归丰仪人民公社管辖,1965年归丰仪人民公社管辖,1968年至1979年归丰仪人民革命委员会管辖,1980年至1983年归丰仪人民生产委员会管辖,1984年,政社分设,归丰仪乡管辖,2011年,撤乡建镇,归丰仪人民政府管辖。
至949年以来,历任村党支部书记:杨振京、李宏斌、李俊岐、李忠仁、李志俊、李海水
大队长、村主任:乔志高、李景业、杨孝民、李三俭 、李二亮
李二亮(书记)2013年7月—至今
杨社特(主任)2008年12月—至今。
丰仪村古时有三座庙,如今有三月初一、三月十九、四月初五的庙会。第一座庙是该村水站南原高土坎上的城隍地,庙南面有两颗柳树和一颗直径60厘米的皇权树,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被修路时砍伐,该庙在五十年代前被拆除;第二座庙是丰仪镇政府所在地的城隍庙,古时有大殿、塑像,围墙全部是条形长砖修建而成,文革时塑像大殿被毁,七十年代中期围墙被拆;第三座庙是村西北100米处的“星星庙”,大约在清朝前后,天体运行时一块约100㎝×40㎝×50㎝大的陨石掉落此地,人们认为是神石便供奉起来并为其修庙,在七十年代平整土地和西宝高速路修、扩建时两次迁移,现陨石在西宝高速1109km+350m处南坡下。该村大小古庙被拆除后,就一直未重新任何庙,鼓励三月初一为该村传统的古会,现在已改为“敬老节”。
另外,1994年和2009年西宝高速路修建、扩建时在丰仪村北300米出取土时,发现两座古墓出土的瓷器,经兴平文物管理局专家鉴定,为宋朝时所有。据此推断,丰仪村历史久远,可追溯到宋代以前。
丰仪具有浓厚的关中民风民俗,正月初一臊子面、上庙祭祀祖先和祭奠三年内去世的人;正月十五前给不满12岁的外甥送灯笼;正月十三、四晚小孩打灯笼玩耍;正月十六“游百病”,就是说十六这天走走逛逛能祛除百病;十六晚还要耍新过门的媳妇;端午节舅舅给当年内出生的小孩送用麦秸秆编,布做成的小娃娃;九九重阳节给新结婚的媳妇、当兵、年生的小孩送大约20--30斤用小麦面做成的“花狗馍”,本村人还要看新媳妇用布做成的公鸡、给新郎做成的布鞋,给婆婆公公做的枕头等。腊月(十二月初八)家家用玉米珍、红萝卜、大豆、粉条熬成的粥,左邻右舍相互赠送吃上一天。农历三月初一、三月十九、四月初五是丰仪村的古会。
李宏斌,男,1942年出生,中共党员。 1969-1989年任丰仪村党支部书记,1991年任丰仪乡党委副书记,1988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八十年代初带领村民建起丰仪村面粉厂,1984年创建兴平礼花厂,1989年办起振丰造纸厂。
李海水,男,1961年出生, 1997年—2013年任丰仪村党支部书记,2012年获省级劳模。
李德武,男,1958年出生,中共党员,曾任兴平市中小企业局局长。
杨民族,男,1962年出生,中共党员,现任兴平市考核办常务副主任。
杨宗海,男,生于1950年,中共党员,1984年创办兴平礼花厂。在继承传统民间工艺的基础上,引进了美国焰火的先进技术,先后研制生产出唐式古架花和中西现代礼花200多种,企业先后多次被评为省、市级优秀企业。生产的“大雁塔”牌礼花获省优产品,并获得A级燃放资质。每年被邀到兴平、杨凌、延安、兰州等省内外燃放焰火上百场次,深受广大消费者好评。20多年来兴平礼花厂解决剩余劳动力500多人,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为丰仪村的社会公益事业提供资金保证。礼花厂先后为中心校教学条件的改善,村街道的硬化、邻村道路的连接投资近100万元。
李有生,男,生于1941年,中共党员,曾任铜川市耀县县长。
丰仪村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建成拥有10台大中型拖拉机站。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村实行分田到户,兴商富农,办起面粉厂、礼花厂、振丰造纸厂和青砖厂,不仅解决剩余劳动力,还增加了群众收入,公益积累逐年递增。
近年来,村支部村委会一班人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全力壮大村级经济实力。加快村集体企业发展,对兴平礼花厂按照生产规模、技术要求进行多次改扩建,目前礼花厂年产值300余万元,是全市最大的村集体所有制企业,也是西北最大的烟花生产企业。
该村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引导群众建蔬菜大棚、搞养殖,全村年生猪存栏600多头,特种肉鸡饲养场年出栏50000只,2011年建成万亩樱桃农业示范园,全村拥有大中型小麦、玉米收割机,播种机30多台。加快农田水利建设步伐,借国家惠农政策,改善全村农灌条件,新打机井12眼,铺设暗管12公里,全村全部为水浇地。
2000年全村适龄儿童实行“两免一补”政策,比国家政策早5年;2009年积极和教育部门联系,办起全镇唯一的寄宿制丰仪小学。积极推行免费新农合,每年为全村近3000口人集体缴纳合疗款。倡导新风正气,早在1984年就连续三年成功举办集体婚礼;从2000年起把三月初一庙会改为“敬老节”,每年为全村65岁以上的老人发放补助金,比国家新农保政策早11年。积极活跃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60年代建起丰仪人民剧场,2010年建起农家书屋,订阅报刊30多种书籍3000余册。全面改善群众生活,目前,全村拥有私家车50余辆,拥有摩托车及电动车、2007年建起人畜饮水工程,免费为村民提供优质生活用水。目前,有线电视、固定电话、电脑户数为446户、362户、360户,入户率分别为80%、65%、60%。村民家家余粮囤套囤,户户存款月月增,人人出门喜盈盈。
目前,民居主要为砖混二层楼房;形成了四条东西走向的主干街道,街道、小巷全部实现水泥路硬化,全村使用沼气80户,改厕260户,村内路旁绿树成荫,垃圾天天清运,街道宽阔、美观整洁。2013年建起五间两层支部、村委会办公室,2000多平方米集休闲、健身于一体的大型喷泉文化广场,为群众农闲休闲健身提供了好去处。
村支部多次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农村先进支部。2013年,被兴平市委、市政府命名为统筹城乡发展“五好村”。
丰仪村附近有汉武帝茂陵、马嵬驿民俗文化体验园、杨贵妃墓、兴平博物馆、兴平北塔、清梵寺塔等旅游景点,有兴平辣椒、兴平大蒜、兴平关中黑猪、荞麦面鱼子、秦刀剁面、兴平醪糟等特产,有丁兰刻母、茯砖茶制作技艺、蛟龙转鼓、旬邑唢呐、弦板腔皮影戏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