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王庙街道塘湾村
萧王庙街道塘湾村是江南特定的区区小村,位于萧王庙街道东部,地处平原。
塘湾村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在唐朝时期,塘湾最早太公来自鄞州茅山杨家,到塘湾一带逃荒求乞,杨氏太公看到塘湾一带四处粮田,是本人谋生存的福地,后来在杨家定居下来。汪家太公来自安徽省濠州,当时安徽兵荒马乱,汪氏太公四兄弟和乡亲一道四处逃荒求乞,来到棠云汪家村。潘岙居住。汪氏太公四兄弟到潘岙居住不久,就迁到塘湾汪家居住。四兄弟房号分为:“前房、后房、东岸、西岸”。其中,前房大兄弟在汪家安居不久去世,因此,只剩下“后房、东岸、西岸”三兄弟。朱家太公两兄弟来自鄞县洞桥。楼家旦太公来自万竹。后来王家、竺家、何家、沈家、傅家、陈家太公先后来塘湾一带种田居住落脚。当时形成:“张家、傅家、汪家、陈家、王家、朱家、前杨、后杨、沈家、楼家旦、马家、蒋家、老朱家、金家、何家、樊家、竺家、楼家园”等18个自然村。18村其中金家最为热闹,市面非常之好,有蔬菜市场、豆腐作坊、南货店铺、咸货店铺、肉铺、点心店、药店等许多店铺。还有许多船只停靠金家堰下的何家桥头,船只通往内婆碶,外婆碶一遍至新桥下落江口江至宁波,另一边至南渡、方桥、姜山、茅山至宁波。唐朝时期塘湾一带村庄兴旺发达,经济繁荣,人丁兴旺。尤其道路条件特别优越,从萧王庙三角里头至塘湾金家行人走路赶市,不管下雨下雪不用走湿路,大路两旁全是村庄,路上搭上廊屋,路面全部铺上横铺石板。
塘湾有“三庙、二寺、一庵”。三座庙宇,即“三界庙、杜中丞庙、中丞祖庙”;二座寺院,即“禅悦寺、自龙寺”;一座庵堂,即“樊家庵”。方圆几十里的香客烧香拜佛络绎不断前来敬崇。
杜中丞庙的杜胜是唐朝时期的御史,是江口杜家人,当时朝廷还有个御史名叫贺知章,两人结拜为好朋友,他们俩对朝廷施政不满,双双辞职回家,杜胜在江口杜家隐居,贺知章在家乡鄞州马湖隐居,这两个御史还经常一道到江口塔山湾钓鱼。杜胜爱民如子,每年看到咸潮席卷塘湾一带,老百姓庄稼减产减收,严重的地方甚至颗粒无收。他心里闷闷不安,然后他决定要兴建一棣大塘,拦住咸潮侵蚀,他出钱带领当地百姓兴建筑起大塘,从楼家旦到沈家至金家堰墩直到马山,弯弯绕绕,筑起阔1丈、高2米的塘城,同时塘墩上种了树木,工程规模宏大。从此以后,咸潮到来时期再不会威胁塘湾一带种植的庄稼。当地百姓后来把这棣弯弯绕绕的大塘称为“塘湾”,所以塘湾村名就被这样留传下来了。杜胜去世后,塘湾一带百姓敬崇这位爱民心切、造福百姓、功德无量的杜胜建造起了两座庙宇。塘里一座庙宇取名为“杜中丞庙”,塘外一座庙宇取名为“中丞祖庙”。
“三界庙”传说:三界庙尊神,在宋朝后期做太医,他医术高明,特别医治小孩“出瘄”方面医术特别高超,人们称他为“瘄子”医生。后来朝廷派他来奉化一带做巡医,他不但为百姓治病不收分文,而且还经常自己出钱买糖果、糕点送给患病小孩、老人品尝。时间一久,他这位神医名扬四方。他日夜为民治病,常常废寝忘食,因劳累过度病倒在塘湾村的张家、傅家、汪家三村交界的地方,这三村百姓为纪念这位医术高明、百病百治、为民义务治病的神医,在张家、傅家、汪家三村交界地建造了一座庙宇,遂命名为“三界庙”。
塘湾村附近有溪口风景区、雪窦山、奉化博物馆、溪口博物馆、西街楼、溪口滕头生态旅游区等旅游景点,有溪口千层饼、奉化芋艿头、奉化水蜜桃、奉化曲毫茶、溪口雷笋、奉化草莓等特产,有宁波走书、奉化布龙、奉化吹打、溪口千层饼制作技艺、奉化婚俗礼仪、棠岙纸制作技艺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