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东街道
地名由来:因辖区位于南同蒲铁路以东而得名。
铁路东办事处,西起铁路立交桥,东至职业技术学院、警校,南起铁十五局,北至汾东路,辖区面积7.1平方公里,人口近7万。辖区内设金汾、路东、铁桥、三元、康庄、双拥、临纺、临钢、冶建、新兴十个社区。辖区内驻有临钢、临纺、临纸、临铸、冶建、电控厂、互感器厂、警校、职业技术学院、体育学院、路桥二公司、铁十二局、铁十五局、189旅等大型企业、机关、驻军、学校109个,在尧都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位置。
(社区改制) 2001年底至2002年5月,把原有的45个居民委员会合并成10个新型社区。通过社会公开竞聘,一批有文化、有知识、有经验、年富力强的中青年干部走上社区岗位。经多方努力,解决了临钢、冶建、三元、双拥、康庄、临纺、金汾、路东、铁桥等社区办公用房,版面全部上墙,牌子全部挂上,档案全部细化,五项制度健全,社区建设出现了新局面。三元社区是尧都区社区改制的示范社区,自筹资金建起占地200平方米的办公用房,有医疗站、中老年活动站,特别是在党建方面探索出横向联谊的经验,受到省、市、区组织部门的重视,接待外地参观人员30批次。临钢社区中老年健身站获国家体育局奖励。
(文化体育) 2002年6月,办事处成立了社区文化体育中心,拥有400平方米的活动场地,为辖区中老年提供读书、看报、健身、娱乐、健康知识讲座等服务。10个社区分别成立了文化站,办起墙报,增设科普画廊,建立文化活动点,安装健身器材,使各项文化活动开展起来。2002年6月22日至26日,在辖区举办了首届社区科教文化艺术周活动。九九“重阳节”,10个社区50岁以上的老人参加了尧都区“星光杯”老年运动会。
(社区服务) 1999年以来,街道办把建立和完善社区服务中心、站、点、员“四级”网络做为工作重点,首先创办了社区服务中心,占地623平方米,活动室18间,下设“五部两队”,即医疗服务部、文体活动部、职业信息部、法律咨询服务部、科教服务部;两队是中青年志愿者服务队、青少年志愿者服务队。根据“资源共享,共驻共建”的原则,每个社区都规划出休闲活动的公共场所,并延伸社区服务点82个,联络人员246人,开展社会保障、助残优抚、婚姻殡葬、敬老助老、医疗保健、民事调解、家政服务、信息中介、文化教育、劳动就业等十大系列服务。
(基础设施建设) 办事处多方筹集资金,经过两个月的努力,使二中路修建工程高质量、高标准完成。由办事处牵头,北京空军临汾房地产管理处主任贾青山同志多方筹集资金,亲自规划,组织施工,修复了育红路。二中路和育红路总长1200米,投资100万元,改善了居民生活环境。金汾社区的育红小学校舍年久失修,社区居委会主任刘伏生同志自筹资金200多万元,建成了占地面积1400平方米的教学大楼,共有14个班,600名学生搬进宽敞明亮的教室上课。
(低保工作) 办事处和社区工作人员逐门入户,走访调查,分类划档。目前解决了5532人的最低保障金,做到了应保尽保。
(综合治理) 采取治街巷抓线,保平安连片,先布点后连片的办法,群防群治,确保安全文明小区创建。全辖区涌现出遵纪守法光荣户1600户。特别是警务进社区后,截止2002年底,各社区整顿出租房屋278户,清理整顿暂住人口169户,办理出租证348份,调解居民纠纷44起,调解成功率达96%,平息了4次临纺近800人-案件。
(再就业工程) 铁十二局筹集资金办起了农贸市场,下岗职工进市场摆摊,繁荣了经济,方便了居民。临钢社区设立4个便民服务点,专营牛奶和馒头,社区管理9个车棚、6个门店,共安排下岗职工42个就业,还招聘90人专项负责临钢一区72幢楼的安全、治安、卫生工作。三元社区为了方便居民生活,设便民菜摊20个,安置了下岗职工20人。临纺社区、冶建社区、康庄社区共安排贫困人员43人,从事卫生管理和便民服务。双拥社区为云鹏制药厂安排下岗职工15人,洗洁净厂4人、体院食堂5人。
(双拥工作) 2002年办事处成立了“双拥”工作领导组,辖区内各大单位都成立了“双拥”机构,有专人负责,把“优抚政策落实好,复转离休军人安置好,为部队排忧解难好”作为一项大事来抓。解决了12名驻军孩子上学,解决低保对象3户,为出生婴儿上户5户。驻军189旅参加尧庙广场修建和滨河路工程建设,出动军人700多人次,出动车辆60多台次。参加绿化出动2000人次,车辆50台次,植树11万株。帮助清整卫生、执勤等活动共出动1000多人次。为临汾希望小学等捐款近2万元。
(环境整治) 2002年全市环境卫生整治百日大会战中,办事处对社区乱堆、乱扔、乱倒、乱搭、乱建进行了重点整治。组织干部职工千余人,临钢义务调来推土机、汽车等运输工具。拆除了解放东路、临浮路两侧的违章建筑1000余间,拆除面积达13000平方米,清理垃圾3万立方米,粉刷墙壁10万平方米,增加绿化面积1万多平方米,基本上消灭了脏乱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