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查干乡

联合创作 · 2023-09-15 19:29

地名由来:源于驻地巴彦查干屯得名。1956年命名巴彦查干乡。蒙古语“富裕、富饶、洁白、圣洁”之意。

2014年6月,环境保护部授予巴彦查干乡2012—2013年度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

位于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西南部,距县城76公里,处于两省三市交汇点,紧邻林肇公路,水陆交通十分便利,全乡幅员面积69万亩,这里土地肥沃,自然环境优美,是我省西部有名的“鱼米之乡”又是具有蒙古民族文化特色的少数民族聚集地区。该乡西临嫩江、东临敖林西伯,北临胡吉吐莫、南临他拉哈。东侧林肇公路连接林甸、泰康、两肇地区,是大庆市域交通体系的重要干线,也是我省西部与吉林省松源市相联系的交通枢纽,为巴彦查干乡的产品运输和旅游业开发提供较好的交通基础。乡域由嫩江沿岸的低平地湖泡、盐碱低地构成草原地貌,地势由北向南有倾斜高度在159.9_120米之间,局部呈低丘陵地貌,乡域全境地势平坦,泡泽河渠纵横,有着丰富的水域资源。西部地势稍低,平均海拔在140米左右。巴彦查干乡域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多风、夏季雨量充沛,秋季气温升降以显,生产冬季寒冷干躁,无霜期年平均在156天左右,年平均降水量为400毫米左右,年平均气温3.6℃全乡幅员总面积69万亩,其中耕地14.9万亩,林地4.9万亩,草原13.2万亩,水域27.6万亩,其它8.4万亩。域内植被种类繁多,除人口培植的农作物瓜果、树木外,野生植物分布在草原的水碱沼泽,草原分为草甸原类、沼泽草原类,草木沼泽类。生长有羊草、杂草、野古草、针草、苔草、隐子草、大叶樟、三绫草、芦苇、蒙古柳,中草药材60种189属27种植物。土壤分草砂土、黑湾土、碱土、草甸子泛滥土、沼泽土等7种。巴彦查干乡属辖7个行政村14个自然屯,总户数4259户,总人口15110人,居住着蒙古、汉、满、回、达斡尔、锡伯、朝鲜等七个民族,其中蒙古族人口5802人占总人口的38.4%。乡政府所在地是永珍王府新村距泰康76公里,为三乡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巴彦查干乡域具有有悠久的历史,至今留有扎萨克府等遗址,巴彦查干乡域原为蒙古族牧地和主要居住区,至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才正式允许汉人流入,得以大面积开发蒙荒。巴彦查干乡自然资源丰富,综合经济实力较强。 。

历史沿革:

巴彦查干屯,原名“王府”,为杜尔伯特旗扎萨克府所在地。

清初,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于今太和村设“多耐站",为茂兴至黑龙江城驿站之ー。

清末,王府屯有居民数十户,属第七努图克辖区。

中华民国成立后,属第人族辖区。

东北沦陷后,设王府保。

“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8月,设置王府努图克。

1947年1月,设置王府区,1948年7月改为第八区,1949年11月又改为第七区。

1955年5月,始改胜利区,后改为巴彦查干区。

1956年5月,并村划乡,设置巴彦査干、团结两个乡。

1958年9月,将两乡合并,成立火箭人民公社。

1950年1月,改称巴意查干公社。

1984年8月,改为巴彦查干乡。

名称沿用至今。

浏览 4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