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厦村

联合创作 · 2023-09-16 20:10

2022年10月,2022年淘宝村名单发布,清厦村上榜。

2021年10月,南京大学空间规划研究中心、阿里研究院联合发布2021年淘宝村名单,清厦村榜上有名。

2020年9月,阿里研究院公布2020年淘宝村,清厦村榜上有名。

清厦村紧邻镇中心区,地理位置优越,下辖鹿湖坝、老圩和厦屋村三个自然村,面积2.3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510人,辖区内有外资、民营企业33家。2008年清厦村、组两级集体经济总收入2857万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近2万元。

近日,记者来到清厦村。走进村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幢现代、气派的村委办公大楼,村内街道整洁美化,绿意浓浓,村民其乐融融,一片和谐幸福生活景象。村干道两边店铺林立,人头攒动,各类生活服务设施一应俱全,村民们早已完全摆脱了依靠种庄稼维持生活的传统生活方式,住上了高级的小洋楼,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尽情享受着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

生活穷困村民温饱不保

解放初期,清厦村人口不到1000人,1200多亩贫脊农田。全村村民都居住在破旧、矮小的砖瓦房里,人均住房面积不到10平方米,村内道路都是泥巴路和石头路。村民们以务农为主,农闲时间打柴、经营小买卖等补贴家用,一年辛苦到头,只能勉强维持家庭生活。

今年63岁的清厦村老书记王志明、73岁的退休主任曾寿双和84岁的老人曾观宋向记者谈及了以往困苦生活的点点滴滴。三位老者对新中国成立60年来清厦村的巨变总是滔滔不绝,对比今昔的生活有着道不完的感慨。

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的清厦,与当时全国上下一样,遭遇了最困难的时期。村民的温饱问题成了当时最大最紧迫的问题。“当时能吃的东西基本上都被拿来吃,如米糠、木薯、甘蔗糠、香蕉头等作为食物用来填肚子,很多村民得了严重的水肿病。”清厦村老书记王志明苦笑着说。民以食为天,由于严重缺乏食物,很多年轻的村民们开始冒险出逃,纷纷0香港。王志明说:“1960到1962年,清厦村的很多青壮年0香港,当时人口1300多人的清厦村,前后形成三次0潮,共有800多名青壮年0去了香港,就连当时生产队的队长也0去了香港。大部分青壮年劳力的流失,导致很多农田没人耕种,当时1200多亩的耕地,几乎到了荒废地步。”

屋漏偏逢连夜雨。青壮年劳力的流失,耕地的荒废,更加导致村民的饥荒,当时的村民们沉浸在饥寒交迫的生活之中。

招商引资从“会堂”经济开始

时光进入20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大地迎来了发展的春天。久旱逢甘霖,在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下,敏锐的清厦人开始萌生思变,开始通过招商引资,追求向往已久的新生活。

上世纪60年代0去了香港的清厦人成为了旅港华人华侨,他们对建设家乡的热情依然不减。在港商的带领和推荐下,1987年清厦村第一家港商企业——清厦胶花厂投产。这个港商企业当时选择落户清厦,据说是看中了当时清厦村沂光小学的旧校舍作为厂房,清溪又邻近香港,而且劳动力和租金又便宜,于是以每平方米5元/月为租金,租下了这个450多平方米的旧校舍做工厂。这个投产时只有75名工人的来料加工厂,一年下来为村里集体经济增收达24000多元,而且村民们还可以去工厂上班挣钱补贴家用。这让当时全村全年收入只有6000——7000元的清厦村尝到了甜头。1989年,时任村支部书记的王杰明带领村干部四处托人介绍推荐外商到清厦投资设厂,很快一些旧校舍、祠堂、会堂等场所都成了外商初期的厂房,而清厦村也开始积累了原始资本。

九十年代初期开始,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黄金时段。清厦村在经过了前期的“会堂”经济之后,很快便呈现出来发展难题——厂房不足。如何解决这个燃眉之急,还真是急坏了时任村支书的王杰明。由于资金不足,而当时金融体制还不完善的情况下,也不能在银行贷到多少款。而更让他痛苦的是,好不容易筹集到资金,平整好了土地而因为清厦村紧邻镇中心,清厦村的土地大部分被政府征收,政府统一规划土地使用,不能建厂房。而政府划拨的土地因为手续等原因迟迟未到位,拥有土地资源却不能放开手脚发展工业的清厦村,只能眼睁睁看着周围兄弟村的快速发展。

工业立村奋勇奔小康

1997年,接手掌舵清厦村的王国平书记上任。沉寂多年之后的清厦村在政府划拨土地确定之后,终于迎来了一-发展。当时王国平接任的清厦村还没摆脱东莞市贫困村的帽子。“当时市扶贫办还专门驻扎在村委办公楼内。”现任村支书王国平笑道。如何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成了王国平和村委的第一紧急要务。与此同时,政府划拨的土地已经逐渐确定到位,于是在三中、谢坑、重河、三星、铁松等村都有政府划拨给清厦村的工业用地。这下可好了,土地有了!真正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的王国平,迅速带领村委干部开展实施他的“工业立村”计划,实施政府划拨土地到位一点,发展一点;采取一边平整土地,一边招商引资的两手抓措施,希望追赶上周边兄弟村的步伐。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政府划拨土地有了,没有足够的资金怎么办?必须解决资金问题!于是王国平在那段时间大多都是奔波于政府和银行之间,一方面争取政府的大力支持,另一方面向银行贷款作为发展资金。“当时银行贷款不容易,贷款体制大不如现在完善,贷款要分好几次,运气好的时候还能一次贷款二三百万元,不好的时候一次只能贷款几十万元。我记得最少的一次贷款额度是40万元。”说起那段筹集资金的困难史,王国平至今记忆犹新。

1998至1999年,清厦村迎来了第一轮的大发展。这年,清厦村对全村的土地进行了统一规划,并抓住“建设商住小区镇级示范点”的机会,充分发挥邻近镇中心区的地理优势,将清厦村的闲置土地转为商业用地——建设清厦商住小区。清厦商住小区的29套商住房成功实现对外公开发售,筹集资金达500多万元。此外,又在银行贷了部分的钱,在青渔路建设了三栋面积达34000平方米的厂房,并顺利实现招租。

2000年,清厦村组两级收入达800多万元,比1978年全村全年6000——7000元的收入增长了800多倍。这一年,清厦村终于摘去了东莞市贫困村的帽子。

2005年清厦村的发展步入了快车道。清厦村投资5000多万元在三中村金龙工业区和谢坑村建设了11栋厂房,建筑面积达8万多平方米,并迅速实现招租。2005年清厦村组两级总收入突破2000万元大关,排名从1999年之前的贫困村跃升至全镇第四名。

集体经济实力的跃升,带动了全村文化、卫生、治安、计生和村民素质等全方位的大发展。多年来,清厦村先后获得了系列荣誉:2007年被评为“东莞市卫生村”,2008年被评为“广东省卫生村”,2008年全村基本实现“年内社会治安持续好转”的目标。

(adsbygoogle =window.adsbygoogle ||[]).push({});

清厦村附近有海战博物馆、东莞可园、华阳湖湿地公园、鸦片战争博物馆、东莞植物园、南社明清古村落等旅游景点,有莞香、麻涌香蕉、东莞荔枝、莞草、东莞千角灯、石龙麦芽糖等特产,有东莞木鱼歌、东莞咸水歌、庙会(茶园游会)、东莞龙舟制作技艺、东莞赛龙舟、东莞麒麟舞等民俗文化。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