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水镇
地名由来:相传此地一座天生三孔桥,水从孔出,响声如雷而得名响水。
2018年12月,陕西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响水镇为2018年度陕西省省级卫生乡镇。
响水镇地处横山县城东北部,无定河南岸,榆靖公路穿境而过,镇政府位于榆靖公路50公里处的响水街。全镇辖17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87个村民小组,3400户,1.55万人;总面积149.7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3.49%;耕地面积2939公顷,其中山耕地占80%,川水地仅占205,是一个典型丘陵沟壑、草滩风沙、川水结合的农业大镇。全镇年羊子存栏2万只,现有林草面积7.5万亩,围河造田0.3万亩,年粮食总产量达4650吨,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230元。
响水镇交通便利,集贸繁华。境内公路四通八达,呈倒“分布”,与波罗、白界、殿市、党岔、南塔等五个乡镇相通。逢集遇会客商云集,日交易额达8万多元。全镇现有采料场、粉料场4个、楼板厂4个、机砖厂3个、个体工商户120户(主要包括:餐饮、卫生、服装、百货、五金、建材等),从业人员达600多人,年创利达300多万元,成为地方经济的支柱。响水电站年发电120万千瓦,创利税200万元。
响水镇基础设施建设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广播电视、电讯业迅猛发展,全镇有2个村和镇属各事企业单位及居民看上了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实施8个村,农村电视微波接收器普及率达60%以上,11个村接通有线、无线电话,总装机700余部,移动电话在网用户7000余户。近年来,完成自来水改造工程15个村,农网改造17个村,现在全镇村村吃上了自来水,户户用上了安全点电。“以上城镇建设为龙头,辐射带动农村经济发展”是响水镇发展镇域经济的立足点,为此响水镇2002年对响水街道进行了全面的整建,新街道呈“丁”字形,铺设街道2500米,压排水、排洪管道5000多米,从根本上解决了群众吃水难、种地难、运输难等生活困难。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镇党委、政府立足镇情实际,确立“生态立镇、产业兴镇、项目带动”三大战略,以“羊、草、豆、苗”为四大主导产业,按照“做强羊产业,壮大草产业、扶持豆产业、引导薯产业”的整体思路,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2003年全镇豆类播种面积1.6万亩,种植优质饲草1.2万亩,镇党 委、政府在努力抓好退耕还林草、产业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积极开发已探明的地下矿产资源,2003年镇内已开发了三口天然汽车产井,有力地推动了全镇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
响水堡
响水堡位于横山县响水镇响水村西南部,与镇政府的相对高度为78米,古城北临204省道。明正统二年(公元1437年)设置响水寨,属绥德卫。位于二边线上,西北距大边22公里。成化二年(1466)巡
井湾古城山遗址
井湾村位于响水镇无定河东南约5公里处。遗址面积大约30万平方米,东南北三面环山,西有一条小河(无定河支流),山势险峻,山顶处有石磊墙体,断壁仍依稀可辩,土墙体轮廓清晰,文化堆积层较厚,大约在
历史沿革:
明属榆林卫响水堡。
清属榆林府怀远县响水堡。
民国时期属榆林府横山县响水堡。
民国三年(1914年),怀远县更名横山县,属横山县。
1950年,设响水区属横山县。
1958年11月,成立响水公社,辖14生产大队,58生产队;同年12月随县并入榆林县。
1961年,复属横山县。
1984年,改设为响水乡。
1998年,撤乡设响水镇。
2011年11月,撤南塔乡并入响水镇,共辖32个行政村,有177个村民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