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星台镇

联合创作 · 2023-09-16

地名由来:相传明初有“七个星宿下凡”的书生同船赴考,在此地遇难,葬于江边高台,后来这七个墓地逐渐形成七个高台,故称七星台。

2023年3月,农业农村部推介七星台镇为2022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产值超十亿元镇(蒜薹)。

2021年10月,农业农村部遴选推介七星台镇为2021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镇。

2020年11月,农业农村部推介七星台镇为2020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镇。

2018年1月,湖北省环境保护委员会授予七星台镇2017年度湖北省省级生态乡镇称号。

2017年7月,农业部认定七星台镇为第七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七星台蒜薹)。

枝江市七星台镇位天江汉平原西缘,与古城荆州隔河相望,是宜昌市的东大门,享有“湖北大蒜镇”、“三峡油脂城”之美誉。全镇总面积13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万亩,人口5万人。

历史渊远流长 相传明朝初期,七个书生同船赴考忽遇狂风大作,遂避难一起江边高台。后传这七个书生乃“七个星宿下凡”,故得名“七星台”。

地理条件优越 长江黄金水道旁镇东去,318国道、汉宜(武汉--宜昌)高速公路穿镇而过,西距宜昌市60公里,三峡国际机场40公里,东隔荆州古城30公里,素有宜昌东大门和鄂西咽喉之称。

基础设施完善 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完善,已实现了村村通电、通水、通电话、通电视,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迅速。城镇建设加中,城镇功能齐全。逐步形成了大蒜交易市场、住宅生态示范小区。全镇程控交换机容量达到3600门,数字移动通讯覆盖全镇。2001年7月七星中镇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湖北省第二轮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并享受相关优惠政策。

镇内物产丰富 七星台镇土地肥沃,盛产优质棉花、双低油菜、优质黄豆、优质大蒜、波尔山羊、名优水果、无公害蔬菜、食用菌以及甲鱼等特种水产品。绿色精品蒜苔已远销国外。镇内现有油脂加工企业6家,年产优质食用油20余万吨,菜粕、棉粕35万吨。

经济实力较强 全镇年财政收入千余万元,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000千元以上。农业上已形成“八大基地”,即;5万亩优质棉基地、4万亩油菜基地、2万亩黄豆基地、5万亩大蒜基地、2万亩水果基地、1万亩农业高科技示范园、10万只波尔山头养殖繁育基地、5000吨优质水产品基地。工业上形成以油脂、建材、棉花加工为主导的生产体系,“三峡星”色拉油、“七星牌”小磨麻油畅销省内外。

招商政策优惠 凡属国家产业政策允许的项目均可在镇内兴办,对客商投资兴办企业所需申办的一切手续,实行一站式服务,也可根据客商要求实行一企一策。

在二十一世纪的航程上,七星台人民将进一步抢抓机遇,负重争先,真抓实干,把七星台建设成为经济发达、社会文明、环境优美、人民安康的新城镇。

杨家山墓群

杨家山墓群位于枝江市七星台镇肖家山村三组,2011年入选宜昌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凤台街遗址

凤台街遗址位于枝江市七星台镇凤台村二组。2011年入选宜昌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

1949年7月为枝江县新场区。

1955年全境并入宜都,改为宜都县新场区。

1956年6月撤销新场区,设立新场指导组,所辖乡改为管理区。

1957年11月撤销新场指导组,复置新场区。

1958年10月人民公社化时,撤销新场区,成立新场人民公社,原乡改为管理区,高级农业社改为生产队。

1961年5月恢复区级建制,改为新场区,原管理区改为公社,生产队改为大队。

1962年10月枝宜分县,为枝江县新场区。

1975年2月撤区并社,新场区更名为新场人民公社,所辖公社改为片区。

1976年新场公社机关从江口镇迁至七星台。

1979年1月所辖片区改为管理区。

1981年4月新场公社更名为七星台公社。

1984年1月恢复区乡建制,改为七星台区,原管理区改为乡,大队改为村。

1985年12月实行镇管村、区管乡体制,七星台镇与七里台区合并,挂镇政府、区公所两块牌子;1987年10月撤区并乡,设立七星台镇,所辖管理区改为指导组。

2001年3月撤销石套子等3个指导组,实行镇村直管体制,七星台镇辖28个村,1个居委会。

2002年10月合村并组后,七星台镇辖21个村,1个社区至今。

浏览 2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