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楼镇
地名由来:“经楼”,此处指地名有二说:清道光《清江县志》载:三国时吴国丹阳太守聂友九世孙——唐尚书令聂道茂,距友墓五里许,创五经楼,分授诸子,后名其地曰经楼;又《下埠聂氏族谱》载:宋乾兴元年(1022),聂氏祖先秦(一说聂)三郎,从临川县迁此。所生五子,通读经史,创五经楼于镇北镜湖畔,因声名远闻,朝廷赏赐并授予“文馆博士”,故名“经楼”。
经楼镇位于樟树市西北部,距城区15公里,东、南、西分别与本市城北、临江、刘公庙接壤,北与高安市八景新街隔河相望。全镇占地81.78平方公里,以丘陵为主。境内煤炭资源丰富,目前已探明的储量达300万吨以上,具有较高的开采价值。耕地面积38531亩,其中旱地7566亩,水田30965亩(早田24695亩、一晚6270亩),山地面积26906亩,退耕还林面积6363亩,水系比较发达,东南面以消江河为界,西北面以礼港河为界,有小(一)型水库1座,小(二)型水库10座,山塘59座,精养鱼塘3处。全镇辖15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人口23984人(其中农业人口22011人,非农业人口1973人)、6856户(其中农业户5941户,非农业户915户),全镇总劳力10552(其中男5650,女4902)。自然村98个,216个生产队,定编村委干部76人,村小组干部286人。全镇30个党支部,其中村党支部15个,共有党员762人(其中农村党员520人,占总数的70%)。有中学一所、小学10所、一个中心卫生院、村赤脚医生33名,有一个文化站、一座电影院,赣粤高速公路有13公里穿境而过,张北公路连通城北与刘公庙,与清萍线、清高线相通。15个村委全部实现水泥路, 30%的自然村拉通了水泥路,交通较为便捷。
全镇2004年财政收入297万元,2005年财政收入326万元,人平纯收入2400元,辖区内有樟树市新型建材有限公司,市区有樟树市第三建筑公司,在市工业园有大明塑业有限公司和泰欣药业有限公司。全镇农业主要以种植业为主,生产水稻、花生、油菜等,粮食总产在2.5万吨左右, 100亩规模以上种粮大户4户,中药材种植大户4户,50头以上饲养生猪户30户,15亩以上养鱼户27户,5000羽规模养鸭户5户,1000羽规模以上养鸡户8户。
经楼镇素有“文化乡”的美称,民间文化底蕴丰厚,享誉省内外的经楼采茶剧团、民间版画协会、刺绣、乐队等文化团体20余个,每年的元宵文艺晚会、端午节龙舟赛、农-动会丰富了农民业余文化生活。
经楼民风淳朴,旖旎的田园风光,便利的交通条件,良好的社会治安和诚信的招商理念,是各方商贾理想的投资热土。
历史沿革:
清,属修德乡。
1940年属县三区;后属县直属片。
1949年设经楼乡,属县二区,驻地经楼街。
1955年县二区更名为经楼区。
1957年3月,政区划分,经楼区辖经楼、中林、袁赣、郭坊、槎市、大公、太平、蛟湖8乡75个大队和一个畜牧场,驻地未变。
是时经楼乡驻地经楼街。
1968年扩社并队,设经楼公社,辖经楼和中林两乡属地,驻地经楼街。
1984年2月,政社分设,改称经楼乡。
1985年撤乡设镇。
2002年,长岗、南江并为两江村委,五老、店子并为老店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