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滨街道
地名由来:海滨街道因南临南海,是辖区,故名。
海滨街道成立于1997年3月,辖区原属大山江街道、塘尾街道。
行政区域
海滨街道位于吴川市区东南部,东至袂花江分洪河;南至南海;西至塘尾分洪河;北至人民路;面积17.8平方公里。一、办事处地处梅逢居委会。辖区居民建筑较多,办公建筑主要是街道办公楼、开发区、二中、法院、人大常委会、财政局、人社局、三中、文广新局、博物馆、教育局、国税局、地税局、邮政、电信、海滨汽车客运站及有万和城、汇景蓝湾、海逸半岛、碧海园等商品住宅小区商业大楼,有小学7所,中学2所。二、居民委员会
全镇共辖五个居委会,分别是:博茂、塘尾、梅逢、鸿城、新兴。
博茂居委会社区户数3024户,总人口15121人,耕地732亩,下辖清源、大庙、井头、官衙、路口五条自然村;
塘尾居委会社区户数2078户,总人口10393人,耕地3537亩,下辖东隅、新地、美沃、东海、下潮到、上海沟、下海沟、下坡大、下坡小、塘尾、下美、路口坡、新屋、下园、东村十五条自然村;
梅逢居委会社区户数1065户,总人口5329人,耕地320亩,下辖九头井、梅逢、李屋、博基、均路园、海垄、张村、月南八条自然村;
鸿城居委会社区户数459户,人口2259人,耕地50亩,下辖鹩歌寨、崧高岭、新大岭、旧大岭四条自然村;
新兴居委会乡社区户数636户,社区总人口3180人,耕地180亩,下辖上潮到、新潮两条自然村。
自然环境与资源
地质地貌
地质:主要是沙泥土地与黄土地,岩石埋藏在较深处,一般在地下5—6米。
全街道面积17.8平方公里,镇区地形大部分为丘陵地。东南部沿海为沙质土地,北部为袂花江分洪河冲积沙泥地。沿海有大量滩涂。
土壤植被
一、土壤:主要是沙泥土与黄土地,土质深厚,但肥力不足。
二、植被:本街道东南部沿海为南海防护林带,中部丘陵大部分用于开发,耕地全部耕作。
气候水文
一、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全年日照充足,达2010小时以上,气温偏高,年平均气温23℃,1月平均气温14.8℃,7月平均气温29.7℃,冬季吹冬季风,冷空气来临时较大,夏季吹东南季风,6—9月为台风季节,最大风力12级,年降水量1300—1500毫米,雨季多在5—9月,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属湿润地区。
二、水文:袂花江分洪河流经街道北面汇入南海。塘尾分洪河从街道西面汇入南海。
自然灾害
主要自然灾害是台风、干旱和海潮,每年6—9月均有1—3次台风在本镇或附近登陆,均对农业生产、房屋设施、社会生活造成较大损失,干旱一般发生在秋季、冬季、冬末春初,也有的年份春旱特别严重,影响农业正常生产。
自然资源
一、野生动植物资源
本街道有林地8670亩,主要是南海防护林带,种植木麻黄树,中部岭地种植桉树。
二、土地资源
全街道土地面积17.8平方公里,耕地5381亩,人均土地资源与耕地资源少。
经济发展概况
农业发展概况
2012年海滨街道农业总产值达11500万元。其中,稻谷其中稻谷1492吨,花生289吨,蕃薯443吨,蔬菜2435吨,海洋捕捞2909吨,海水养殖1487吨,淡水养殖583吨,生猪出栏5170头,三鸟出栏125400只。农业结构性调整出现转变,实现了生产发展,居民增收,预计全年居民纯收入4416元,比上年增加6%。
第二、三产业发展概况
海滨街道利用有利的地理位置,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大力发展民营经济。辖区现有威立海底特种电缆厂、广东金九饼业、南方月饼业、金源饼业等等大型企业,2012年共引进项目8个,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家,分别为投资4000多万的光华食品有限公司和投800万的创羽服饰有限公司,现已建成投产。第三产业是海滨的支柱产业, 2012年发展迅速,房地产业、 饮食业、 旅业、综合性市场发展较快,全街道第三产业企业1027家,实现产值61912万元,上缴税费增长42.8%。以万和城和汇景蓝湾项目的建成,奠定了海滨未来的发展方向,打造成吴川中央商务区(CBD)。2012年全街道二、三产业总产值163545万元,其中工业产值10163万元,增16.5%,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8.73万元,增31.2%。
教育资源
海滨在2012年有小学7间,学生3629人,教职员工203人,小学分别有海滨小学、海滨中心小学、清源小学、塘尾小学、新地小学、梅逢小学、博茂小学等学校,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辖区内还有两间中学,分别是吴川二中及吴川三中。
历史沿革:
1997年5月,批准成立海滨街道,和吴川市开发区合署办公。
2001年12月,分开独立办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