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中驿镇西王团村
地名由来:建村于清光绪年间,由山东迁起几户姓王的建村,后遭灾荒有的户外逃,几年后又回故地居住,遂起村名为王团,取团圆之意。后分东西两衬,称为东王团村、西王团村。
西王团村位辛中驿镇西偏北9公里处,北与石门桥镇交界。全村430人,耕地727亩,人均收入7280元。西王团村土地肥沃,地下水资源丰富,电力充足,交通便利,农业机械化程度高。支部3人,党员27人,村民代表17人。
西王团村经商意识浓厚,全村有三分之二的人在天津、北京等主要的北方城市从事餐饮业或做农民工。另有部分营销人员在南方做电料生意。外地从业人员的经营收入占全村总收入的60%以上。近年来,西王团村的各项公益事业日趋完备,文教、卫生、商业设施健全,村内街道都铺上了柏油路,低压电网进行了改造,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冰箱、彩电、摩托车已经普及,私家车开始进入普通人家。
据传,清朝初年,由山东迁来王氏建村。后遇灾荒,兄弟分散各自谋生。几年后,外出谋生的纷纷返回故里,重新团聚,遂取名王团,以表示团圆之意。又分为两村,西王团村据方位称西王团。西王团村原属何处管辖无史可查,解放以后,曾先后属于惠伯口区、汜水公社,惠伯口公社,惠伯口乡管辖,1995年合乡并镇,西王团村划归辛中驿镇管辖至今。
西王团村人人有一个好手艺,大小老少都会做粘糕(又称切糕),过去西王团村人因为贫穷,逢农闲季节,群众们挑着粘糕担,走街串巷卖粘糕,以此养家糊口,挣钱谋生。解放以后,特别是“文革”期间,这一特色小吃,被当作资本主义尾巴割掉了。改革开放以后,西王团村人重操旧业,不但走村串户,他们还把这种极具地方特色的风味小吃送到了天津、北京等大城市,送到了城里人的餐桌上,这种风味食品在得到城里人青睐的同时,也让西王团人得到了丰厚的回报。据统计,西王团村常年在外卖粘糕的就达上百人,占村民总数的四分之一,仅此一项收入每年就达上百万元。
西王团村与东王团村、北马村、南辛中驿村、南马村、北辛中驿村、南马辛庄村、铁匠庄村、张施村、谢家庄村、南张庄村、刘家庄村、西陈庄村、陶家庄村、前台基寺村相邻。
西王团村附近有任丘五龙潭、鹊山祠、华北油田科技展览馆、白洋淀千里堤、白马庙、哑叭庄龙山文化遗址等旅游景点,有火烧夹驴肉、白洋淀红心鸭蛋、罗圈烧饼、白洋淀菱角、油酥烧饼、老豆腐等特产,有辛安庄民间音乐会、鄚州庙会、冀中笙管乐·东姜音乐会、古建青砖制作技艺、任丘帱州庙会、任丘大鼓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