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铁冢镇
地名由来:唐代,道家始祖老子在此驱妖入井,并以生铁炼汁注灌,后封土成冢,称生铁冢。村亦冢名。
生铁冢乡位于鹿邑县城西南10公里处,北接赵村乡,东邻城郊乡,西与张店乡相邻,南邻清水河与郸县的汲水、虎岗两乡隔河相望。全乡辖19个行政村,103个自然村,5万人,5.6万亩耕地,东西长11公里,南北宽10公里,总面积54平方公里。
生铁冢历史悠久,文化积淀厚重,古称“生铁灌”,现用地名生铁冢与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道教学派创始人老子有着紧密的联系。相传2500多年前,生铁冢一片沼泽,芦苇丛生,人烟稀少,荒凉无比。有一妖魔,时常残害百姓,老君知道后,将妖魔赶到一枯井内,用熔化铁汁浇灌此井,后怕妖魔从井中逃出,老君将此井又用铁汁浇灌成坟状,故而得名生铁灌,后改名为生铁冢。
生铁冢乡属黄淮冲积平原,土地肥沃,沟河纵横,是典型的农业乡镇。气候温和,四季分明,五谷俱全,六畜兴旺,以盛产小麦,玉米、大豆、棉花、烟叶、高粮等为主,是“全省科技示范乡”、“全市林业生产先进乡”、“全县杂交棉生产先进乡”、“全县畜牧业先进单位”、“全县粮食生产先进乡”。
生铁冢乡交通便利,省道商(丘)临(泉)公路贯穿东西,乡村公路纵横交织,四通八达,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完善齐全,能为投资者提供优质、高效、快捷、舒适的服务。
近年来,乡党委、政府高举-理论伟大旗帜,以“-”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全党抓经济、重点抓企业、关键抓投资、核心抓项目”的发展思路,全乡初步形成了以日化、尾毛、冶炼、化妆制品、食品、草编、面粉加工等为主的民营企业群体。2005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5.4亿元,比2001年增长145.5%,财政收入169万元,比2001年增长186.9%,企业入库税金611万元,比2001年增长352%,农民人均纯收入2106元,比2001年增长27.6%。
生铁冢乡是全县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一面旗帜。围绕招商引资,乡党委、政府制订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在发展环境上,实行“围墙以外政府”负责制,“进了生铁冢的门,就是生铁冢的人”。谁破坏经济发展环境,就是自己断送自己的前程,自己砸自己的饭碗。在服务上,乡党委、政府“宁肯自己千辛万苦,不让企业一事为难”、“企业动嘴,政府跑腿”,实行全托式服务。
历史沿革:
清代为生铁冢镇。
1912年属菩提乡。
1949年属鹿邑县第七区(菩提区)。
1956年撤区,设菩提中心乡。
1958年改生铁冢人民公社。
1961年设生铁冢区生铁冢小公社。
1965年属生铁冢人民公社。
1983年撤人民公社,设生铁冢乡。
2011年撤乡设生铁冢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