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宫镇
地名由来:文宫镇,因古有文宫庵而得名。
2021年1月,文宫镇上榜2020年度四川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先进乡镇名单。
文宫镇地处龙泉山脉二峨山南麓,原名文宫场,是仁寿县境内北部的区域中心镇。面积68平方公里,场镇面积2.6平方公里,辖12个村1个社区,100个经济社,总户数16336户,总人口3.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万人,现有耕地面积20685亩。先后荣膺“中国枇杷之乡”、“中国枇杷第一镇”、“西南蜜桃之乡”、“羊肉美食之乡”、“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之乡”、“新农村建设大示范片”、“仁寿县第一水果大镇”等桂冠。在文宫,春天赏桃花、夏天吃枇杷、秋天品蜜柚、冬天喝羊汤、四季玩农家乐。
历史文化悠久。文宫镇始建于南宋乾道三年(公元1168年),因古有文宫庵而得名。1950年建立文公乡人民政府。1992年7月,松树、文宫、五马3乡并入建文宫镇。2005年,全县撤区,文宫镇由县直管。先后诞生了“东方梵高”、长安画派创始人石鲁,爱国名将潘文化、董长安,金融和实业名人潘昌猷,文化名人冯建吴。
交通区位明显。文宫北距成都68公里,南到仁寿县城18公里,东到简阳58公里,交通纵横,村村通水泥路,国道213线由北至南穿境而过,成赤高速公路纵贯文宫,正在规划建设成都平原经济区第三绕城高速公路横跨文宫全境。
产业优势突出。文宫镇建有全国最大的枇杷生态园,枇杷文化内容丰富。近年来,文宫镇注重品种、品质、品牌大力发展枇杷、桃子、蜜柚等,积极打造全省农业乡村旅游示范镇,已发展农家乐30多家,具有吃、住、玩、游,农事体验等功能,2010年4月被评为全省乡村旅游示范镇。文宫水果种植面积4.83万亩,其中枇杷3.8万亩,桃子1万亩。水果年产量5万吨,产值达2.4亿元,人均纯收入9275元。
发展后劲十足。文宫镇1986年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四川省综合改革试点镇,2004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第二批省级重点镇。文宫镇明确发展定位,把握水果优势、区位优势、交通优势,打造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好全县示范小城镇,提升乡旅游档次和品位,把文宫建设成为成都的后花园,成都水果配送中心,最佳宜居场镇,观光休闲的好地方,积极打造幸福镇。当前,文宫镇正按照强力仁寿全域天府新区战略的要求,加快打造北部经济增长极功能配套区,努力建成仁寿北部特色区域中心镇。
开放的文宫、生态的文宫、和谐的文宫,正以崭新的姿态迎接八方宾朋。
2019年,撤销元通镇、板燕乡、古佛乡,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文宫镇管辖,文宫镇人民政府驻红专街42号。
吊脚楼摩崖造像
吊脚楼摩崖造像位于仁寿县文宫镇长虹村,年代为清代,类别为石窟寺及石刻。2017年1月23日,吊脚楼摩崖造像被公布为仁寿县第六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
南宋乾道三年(1168年),命名文宫场。
清宣统元年(1909年),称文宫镇,属仁寿县管辖。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称文公镇,属第二区管辖。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建立第八区,文公镇为第八区区署所在地。
1949年,称文公乡,为第二区区署所在地。
1951年,称文公乡,第二区区署驻文公场。
1955年,称文公乡,属文公(区级)管辖。
1958年,称文公人民公社,属文公(区级)联社管辖,联社驻文公场。
1984年,称文宫乡,属文公(区级)管辖。
1992年7月,改为文宫镇,并将松树、五马两乡划归其中,归县直管。
2005年4月30日,撤销文宫(区级)建制,建立文宫建制镇。
2019年12月6日,撤销元通镇、板燕乡、古佛乡,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文宫镇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