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店镇

联合创作 · 2023-09-16 08:24

地名由来:川店镇地处荆山余脉,座落在南北走向两岗之间的平地上。明末清初,平地中心有一家小店,因此地是荆州区域通往当阳、荆门的必径之地,商贾过往频繁,后逐渐形成集镇,称川心店,1949年简化为“川店”故名。

2020年8月,川店镇被湖北省交通运输厅评为2019年度湖北省四好农村路示范乡镇。

2020年7月,全国爱卫会命名川店镇为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县城)。

荆州区川店镇地处荆州古城西北隅,毗邻荆门、当阳两市。这里人文景观奇特,享誉三楚。三国遗址、越王勾践剑、虎座鸟架鼓就是川店悠远而深渊的历史文化见证。全镇版图面积16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4万亩,人口3.49万。

镇村公路分别与207、318国道、汉宜省道、宜黄高速公路并网,距沙市水运码头、江陵火车站近30公里,水路、陆路、铁路四通八达。 近年来,川店镇委、镇政府坚持以十五大精神为指针,高举-理论伟大旗帜,努力实践""-""重要思想,率领勤劳智慧的川店人民,励精图治,奋力拼搏,谱写了一曲曲两个文明建设的颂歌,绘制了一幅幅两个文明建设硕果累累的画卷。川店镇曾连续三届被省政府授予""楚天明星乡镇""称号,先后获""湖北省六好乡镇党委""、""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荆州市小城镇建设明星杯第一名""、""荆州市古墓葬保护管理先进单位""、""市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省级文明乡镇""等殊荣。2001年度,全镇工农业总产值完成3.78亿元,财政收入实现47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900元,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2002年,镇委、镇政府确立了""粮油稳镇,苗木富镇,工业强镇,引资兴镇""的经济发展思路。即把挖掘资源优势,壮大特色产业作为全镇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点,在全镇建立了八大基地:万亩优质粮油基地、万只草食动物基地、万头良种牲猪基地、百万只家禽生产基地、万亩花卉苗木基地、千亩蔬菜基地、万亩水果基地、万亩水产品基地。以苗木产业为例,目前全镇实际发展苗木面积达1.6万亩,初步形成了""0四线""的苗木产业发展格局,苗木产业已成为川店镇的特色产业和农民增收的新亮点。在工企业发展上,围绕""突出抓民营,竭力抓引进,全力抓效益,着力抓服务""的思路,重点扶持金鹏纺织品有限公司、好好吃米厂、金恒化工有限公司、特种炉料公司等民营企业扩规壮大,同时积极招商引资,筹建紫荆工业园区,工业经济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此外,高标准、远规划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努力改善和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雄关漫漫,而今迈步从头越。面对新的形势和挑战,川店镇委、镇政府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必将谱写两个文明建设的新篇章,让川店这颗璀璨的明星永远闪耀在荆楚大地上空。

历史沿革:

民国时期成立了马山乡公所,下属为“联保”、“甲”组织,川心店为“联保”、“甲”组织的一部分。

川心店集镇1949年属江陵县第七区长眉乡(1949年解放后“川心店”简化为“川店)。

1952年为马山区的建设、应市、胜利、川店、星星、三桥、灵山、藤店、太阳乡。

1953年为应市、胜利、三星、新灵、藤店乡。

1956年为马山指导组的红旗、藤店乡。

1957年为马山区的川店、裁缝乡(小部分)。

1958年为马山公社的红旗、川店、裁缝管理区。

1961年为马山区的双宗、川店、藤店公社。

1975年撤区并社时合并为川店公社。

1984年撤社建区时,更名为川店区;下设双宗、川店、李场、藤店四个乡政府。

1985年,镇增加设立川店街道居民委员会。

1987年撤销川店区,设立川店镇;下设双宗、李场、藤店三个指导组,后更名为管理区。

1989年-1992年,将原紫荆村、太阳村合并,取名紫荆村;将原白合、藤店、望山村合并,取名藤店村;将原李家场、六家湾村合并,取名李家场村;将原新龙村、川店镇村合并,取名川店村;将原新春村、双宗村、徐坪村合并,取名双宗村。

全镇由26个村合并成19个村。

1992年,决定由19个村变更为22个村,分别为:三界村、应市村、张新场村、宗北村、宗南村、孔桥村、松园村、双台村、高店村、川店村、龙山村、双店村、双堰村、玉兰村、云南村、李家场村、丫子桥村、藤店村、望山村、古松村、太阳村、紫荆村。

1999年,川店镇撤销双宗、李场、藤店3个管理区,由镇直接管辖22个村和一个街道居民委员会。

2017年,“合村并组”后现川店镇管辖:三界村、应市村、张新场村、宗北村、松园村、双台村、高店村、川店村、龙山村、双店村、双堰村、玉兰村、云南村、李家场村、藤店村、紫荆村、川店社区居民委员会等17个村(居)。

浏览 6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