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犊街道
地名由来:相传西汉武帝到此地游猎,忽然听见有牛犊呜叫之声,并发现了一处甘甜可口的泉水,最后猎获甚丰,后此地遂称鸣犊。
地处西安东南白鹿、少陵、八里三塬之间,汤峪、库峪两河沿岸的长安区鸣犊镇,是一个“三塬两河四面坡”的典型传统农业大镇。近年来,镇党委、0用市场经济的眼光重新审视“三塬两河四面坡”,认识到要依托这种自然资源加快发展,最要紧的是改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让一家一户的小生产者通过经济纽带,联结成一个
牢固的利益共同体,形成一个分工明确、联系紧密的产业链,共同闯市场。在操作思路上,他们全力打造“一村一品”经济,不断培育区域特色产业,短短两三年时间,全镇就建成了各种专业村26个,并相继成立了养兔协会、养鸡协会等近10个民间促销协会组织,形成了3万只存栏兔养殖基地、10万只鸡养殖基地、4000亩淡水养殖基地、千亩蔬菜种植基地和7000亩优质小麦基地。目前,以“公司+协会+农户”的新型经营模式迅速发展起来的“养兔村”、“养鸡村”、“西瓜村”、“葡萄村”已覆盖了全镇3.9万人口的70%以上,全镇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已由原来的1200多元提高到现在的近3000元。
让逐渐富裕起来的农民,也过上城里人的舒适生活,成为鸣犊镇党委、0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实现“村容整洁”目标的最有力抓手。2004年初,该镇党委结合全区村道路硬化任务要求,提出了每年投资100万元,完成10个村道路硬化任务的目标。两年多来,他们采取向上争取、群众自筹、企业垫资的办法先后投资300余万元,累计完成了27个村的村内道路硬化任务,其中6个村还同时实现了村内大街小巷和进村主干道路的同步硬化。同时积极筹措资金170余万元,对总长1500米的市镇道路进行了翻建硬化。为了快速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为发展现代近郊都市观光农业奠定基础,鸣犊镇一直把实施“大绿工程”、大搞荒坡绿化作为区域发展的生命线工程。仅去年一年,就投资70余万元,在河沿岸8个村栽植速生杨绿林带1200亩,在“三塬四坡”栽植核桃、花椒、柿子等经济林带2000亩。
道路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有力推进,在极大地改善群众出行和生产条件的同时,也为该镇招商引资工作不断突破奠定了坚实基础。截至目前,鸣犊镇已经引进“延炼新能源基地”、“煤航PS版印刷基地”等高税源产业性项目3个,实现引资额1.1亿元。同时20多个私营建材企业也已启动建设。办公电话:85835324
传 真:85835466
电子邮箱:mingdudj@163.com
邮政编码:710102
办公地址:鸣犊正街7号
历史沿革:
北宋、元、明记为鸣犊镇。
清设鸣犊仓。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后,曾设鸣犊区、镇、乡、联保等。
1949年,设鸣犊区鸣犊镇。
1951年,为鸣犊乡。
1958年,成立鸣犊公社。
1966年,改名东风公社。
1972年,恢复原名。
1984年,改设乡。
2001年1月,将马兴乡并入鸣犊镇。
2008年5月,撤镇设立鸣犊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