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碌科镇

联合创作 · 2023-09-15 17:22

地名由来:“朱碌科”为蒙古语,汉语意为“中心、心脏”。据《建平县主要都市市井村落调查书》记载,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有商人张和永来此地经商,逐渐形成商贸中心,为方圆百里的繁盛兴旺之地,故得地名“朱碌科”。关于朱碌科地名的由来,还有另一种解释。相传原来小镇腹地有一自流泉,泉水甘冽,清澈见底。冬去春来,泉中会出现两种颜色的小蝌蚪。一种为朱红色,一种为墨绿色,杂陈相戏,游弋草间,故以“朱碌蝌”为地名。后嫌“蝌”字有“虫”,才改为“朱碌科”。

2021年08月,朱碌科镇被确定为2021年辽宁省乡村治理示范村镇。

2019年7月,朱碌科镇入选2019年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名单。

2012年11月,农业部认定朱碌科镇为第一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朝阳小米)。

朱碌科镇地处燕山山系努鲁尔山脉中段南侧,地势较平坦,土层深厚,是建平县主要耕作区之一,属半湿润半干旱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年降雨量平均值为450毫米,平均气温7——8摄氏度,无霜期为120——140天,昼夜温差较大,雨热基本同季,水质清洁无污染。依托这一独特得气候、土壤和水质等自然条件,该镇自古盛产以小米为主的各类杂粮,享有“杂粮之乡”的美誉。其特产“八里香”小米,在清乾隆年间曾供奉京师。1953年召开的全国首届群英大会,曾指明调运300吨“朱碌科小米”进京犒劳英模,广受赞誉。改革开放以来,聪明睿智的朱碌科人在县委、政府的积极支持和引导下,利用本地所产的优质杂粮开拓市场,开始了杂粮营销业务,并逐步形成了产业规模。截至目前,全镇从事小杂粮加工,购销的业户已达215家,从业人员2000多人,年购销小杂粮总量达14万吨,产值达2.2亿元,形成了该镇第一大支柱产业。以“绿珠杂粮有限责任公司”为龙头,现已开发生产出六个系列,三十多个杂粮品种,并通过了EU2092/9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产品远销国内各主要大中城市,部分出口到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欧盟等国家和地区。该镇已被辽宁省确定为“优质杂粮繁育基地”其中1万亩杂粮基地通过了有机食品认证。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做强做大小杂粮这一产业,镇政府确立了“集散全国粮,行销全世界,建东北最大的小杂粮集散地”的宏伟目标。目前,占地2.5万平方米的杂粮中心交易市场正在建设中,“杂粮交易十里长街”已具雏型。

小杂粮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全镇小城镇建设和商饮服修等业的繁荣。目前,全镇商饮服修业户已达120余家,从业人员达1500余人。累计完成小城镇开发建设面积3.4万平方米。一个快速发展的变化的新型小城镇正在崛起中。".

历史沿革:

1940年,为喀喇沁右旗朱碌科村。

1945年9月,为建平县朱碌科区(三区)。

1949年7月,为建平县朱碌科区(十二区),下设朱碌科镇(村级)。

1956年1月,为朱碌科区,下设朱碌科乡。

1958年10月,成立朱碌科(东风)人民公社。

1984年4月,复置朱碌科乡。

同年9月,撤销朱碌科乡,设立朱碌科镇至今。

浏览 2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