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港镇

联合创作 · 2023-10-10

地名由来:溪口水自北向南流贯全境,该镇地处溪口水西边,故名。

一、基本情况

西港镇位于修水县域中部,全镇总面积50.8平方公里,有耕地1.25万亩,全镇人口23000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431人,列全县第二,现设13个行政村,146个村民小组。

西港原设乡管辖,1999年4月经省政府批准,撤乡建镇,定名为西港镇。

二、特色产业

西港离县城29公里,交通便利,开阔,地域有着发展商品经济的巨大潜力和得天独厚的优势。栽桑养蚕、化红种植、豆腐加工、养“杭母猪”是西港的四大特色,尤以医疗保健、化痰止咳、滋阴降火的传统果品--“化红”和食用保健、味美可口的加工食品--“油豆腐”享有盛誉。西港是修水县蚕桑的主要产地,全镇现有桑园1700亩,产茧2000担,产值200万元。

三、经济文化建设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和煦春风,西港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1999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1500元,农民储蓄存款450万元。农村经济全面繁荣,形成了以蚕桑、林果、药材、生猪、山羊、洋鸭、豆腐为重点的多种经营和乡镇企业全面崛起的新格局。1999年冬扩改桑园1000亩,种植花椒、车前子等多个品种的药材。近几年,西港镇乡镇企业及私营经济日益繁荣,1999年在改善原有企业的基础上,新增了金矿及机砖厂等几个企业。乡镇企业创产值615万元。同时私营企业发展迅猛,从1995年的521户增至目前的800余户,其中集镇就有300多户,经营项目涉及木材加工、制衣做鞋、食品饮食、机械修理等20多个行业。交通运输发展不凡,有大小客运、货运车辆100余辆,其中有省际客车7辆。商贸活跃,市场繁荣,西港集镇逐渐成为周边乡镇新商品交易中心,辐射到马坳、溪口、上杭、新湾、杭口等乡镇。

近几年,西港镇的基础设施日臻完善,镇容镇貌发生了显著变化,西港镇政府投资100余万元,实现了村村通公路;投资200多万元,实现了组组通电话的目标,现已装机500余门,即将突破1000余门,成为全县最早村村通电话的乡镇;投资20万元改善了电网,全镇用电明显改善,每天24小时能够正常供电,为进一步发展外向型经济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物质文明得到长足发展的同时,西港镇狠抓了精神文明建设。按照《义务教育法》的要求,大力进行“两基”的实施;围绕经济建设,突破发展蚕桑主导产业,推广快速良种良法养猪。

历史沿革:

商,属艾侯国。

秦、汉属艾县。

自唐贞元十六年(800)至清末(1911),属分宁县、宁州、义宁州高乡三十八都,崇乡四十一、四十二都。

1912年后,属义宁县。

1914-1949年,隶黄龙区,设西港乡。

1949年后,属马坳区、杭口区(部分),分设为詹坊、官塅、上湖、修寒4个乡。

1952年,上湖分为堰上乡、马龙乡。

1956年,修寒、马龙并为修湖乡。

1958年,修湖、堰上合并为上湖乡,詹坊并入官塅乡。

1958年9月,成立西港公社。

1960年3月,并入马坳公社,1961年6月,复立西港公社。

1968年11月,并入马坳公社。

1972年10月,复立西港公社。

1984年5月,撤社建西港乡。

1999年4月,撤乡建西港镇,沿用至今。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