漓渚镇
地名由来:因地有离(漓)江,江中有渚,故名漓渚。
2023年1月,漓渚镇被纳入2022年浙江省乡村振兴示范乡镇创建名单。
2020年7月,全国爱卫会命名漓渚镇为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县城)。
2019年10月,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榜单公布,漓渚镇位列第627名。
漓渚镇因江得名。据《越中杂识》载:“离(漓)渚,在府城西三十里,发源于西南诸山,萦回盘旋,合于离(漓)渚”,因地有离(漓)江,江中有渚,故名。境内兰渚山为古越王句践植兰之地,挺尸山一带系汉魏六朝之文化遗存。明时,漓渚为城外关津,曰漓渚关。清曰漓渚市,民国二十一年(1932)建镇,二十四年改乡,二十九年复镇。1949年5月为漓渚乡。1984年8月为建制镇。1992年5月,棠棣乡并入,仍漓渚镇。漓渚镇位于鉴湖水系源头,为绍兴县西南部半山区镇,东邻福全镇,南连兰亭,西接诸暨市店口镇,北与湖塘街道、福全镇仅一山之隔,距绍兴市区13公里,离县城柯桥18公里。镇域面积36.6平方公里,辖12个行政村,1个居民委员会,共23288人,其中农业人口19805人。预计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6.4亿元,工农业产值30.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2.5%和29.5%。财政总收入4500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850万元。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7990元,比上年增长9%。漓渚是“中国花木之乡”。2004年,全镇新增花木基地5480亩,比上年增长24.6%,花木总面积达27800亩,其中镇内花木基地13210亩;花木从业人员6240人,占全镇总劳动力的63%;县级以上花木专业村6个,10亩以上花卉大户447户,50亩以上的大户46户,100亩以上的31户,最大的一户面积已超过1000亩;新增花农园林工程师75名,全镇共有绿化工程企业11家,其中二级绿化资质企业3家,三级5家。预计2004年,全镇通过自产自销、运销返销、承接绿化工程实现花木销售5.1亿元,净收入1.17万元,农民人均花卉收入约6000元,占农民人均收入的65%以上。同时,蔬菜种植、水产养殖、禽畜养殖等其他种养业也有较大发展。这年还加大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维修加固山塘水库5只,完成河道砌坎950米,新建水泥渠道1500米,新建机耕路3条3500米,通过土地整理,新增土地100多亩。还投资180万元建起了总面积200多亩的喷灌示范区?红星村锦绣园林喷灌工程。2004年,漓渚工业经济乘势而上,发展势头强劲。预计全镇可实现工业产值28.5亿元,销售28亿元,实现利润1.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0.3%、28.6%、13.6%。完成工业技改投入3亿元。
存德桥
存德桥当地俗称洞桥,位于柯桥区漓渚镇洞桥村洞桥下街小河上,南北横跨村河,系清代单孔石拱桥。桥身全长15米,桥面宽2.5米,矢高3米,净跨5.26米。桥面呈正方形,中置桥心石,东西两侧置望柱栏
历史沿革:
明时,漓渚为城外关津,曰漓渚关。
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谓漓渚市。
民国21年(1932)建镇,二十四年改为漓渚乡。
1949年建政漓渚乡、棠棣乡,11月置漓渚镇。
1950年6月改设漓渚镇、漓渚乡、棠棣乡。
1956年漓渚镇、棠棣乡合并为棠棣(大)乡。
1958年漓渚镇、棠棣乡组属漓渚公社。
1961年棠棣乡改为棠棣公社。
1964年漓渚镇改为漓渚公社。
1970年漓渚公社与棠棣公社合并。
1976年以原棠棣公社为基础(划出六峰大队)成立棠棣公社。
1983漓渚公社改为漓渚乡,棠棣公社改为棠棣乡。
1984年8月漓渚乡设为建制镇。
1992年5月棠棣乡并入漓渚镇。
镇政府驻漓渚杨公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