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乡

联合创作 · 2023-09-15 13:03

地名由来:相传是大禹治水曾路过此地而得名,因而合并后的乡取名“大禹乡”。

大禹乡是2001年乡镇撤并时由原来的“歧道乡”和“后大禹乡”两乡合并而成,境内的前大禹、后大禹,相传是大禹治水曾路过此地而得名,因而合并后的乡取名“大禹乡”。

大禹乡地处临县南部,乡镇所在地歧道村距县城14公里,209省道从中部穿插而过,湫水河沿南北走向将全乡土地分为东西两部分,境内沟壑纵横,梁峁起伏,呈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山顶全部为黄土覆盖,黄土厚度一般在50米上下,土质大部为-质壤土,支沟基岩外露,土地贫脊,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地下资源比较匮乏,王家坡一带有较丰富的石灰岩和煤储量,但煤层较深。大禹乡共有9651户,39560人,总劳力16497个,全乡总土地面积12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4490亩,其中水浇地3090亩,旱坪地10200亩,人均占有耕地1.88亩,农作物主要有大豆、玉米、蓖麻、土豆等品种。全乡共有42个支部,其中有35个农村支部,7个机关支部。党员总数1198人,其中男党员1058人,女党员140人,女党员占11.7%,农村党员960人,占80%。抗战时期的老党员19人,解放时期的老党员24人。-

自然

大禹乡属季风影响下的干旱、半干旱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8.8℃,一月份最低为-24.7℃,七月份最高为36.4℃,年内大于10℃积温3212℃,始于四月中旬,终于10月中旬,全年平均日照数为2832小时,无霜期160天左右,年平均降雨量492.1毫米,其中七、八、九三个月占到全年总降水量的70%以上,干旱、冰雹、霜冻、暴雨、大风等自然灾害频繁,主要气候特点是: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少雨,秋季降雨集中,冬季寒冷少雪。

-

旅游

境内善庆寺是全县有名的佛教圣地,建于明代,现有僧人20多人。 天天香火连绵,游客不断,每年农历的3月20日是善庆寺庙会,方圆几十里的群众以至外地的商人都来赶会。

禹,姓姒,名文命 (也有禹便是名的说法),字(高)密。史称大禹、帝禹,为夏后氏首领、夏朝开国君王。禹是黄帝的玄孙、颛顼的孙子 (但也有说法认为禹应为颛顼六世孙)。其父名鲧,被帝尧封于崇,为伯爵,世称“崇伯鲧”或“崇伯”,其母为有莘氏之女…… 大禹详细信息++

浏览 7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