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外滩街道
地名由来:“北外滩”,因街道位于黄浦区外滩以北,东临黄浦江,故名。曾用名“提篮桥”系该辖区内一区片名称。
2023年1月,北外滩街道被命名为2022年度上海市安全发展和综合减灾示范社区。
2020年11月,第二批上海市特色创业型社区名单揭晓,北外滩街道榜上有名。
2020年4月,北外滩街道被命名为2018-2019年度上海市文明社区。
北外滩街道是上海市公布的12个历史风貌保护区之一,文化底蕴深厚。聚集了多处具有历史文化遗产价值的老建筑,诸如:以摩西会堂、霍山公园以及舟山路、霍山路一带犹太人故居为代表的地区素有"犹太人的诺亚方舟"之称,远近闻名的上海市提篮桥监狱被称为"远东第一大监狱",昆明路上的下海庙则是北外滩地区百年航运史的生动印记。提篮拥有这样一笔宝贵的财富,如何将它更好的展示给我们的后人,让历史不至于在多年之后为世人所遗忘。近日,提篮桥街道在兰村居委会室举行提篮社区历史风貌保护区文化志愿者分队成立仪式。区委宣传部副部长赵明、区文化局朱米天副局长及提篮桥社区(街道)党工委副-张磊生等领导参加了成立仪式。
-保护活动
建筑是无声的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当今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从虹口区0对摩西会堂的全面修缮,到提篮桥街道改善与保护并举的"百弄优化"工程,再到社区的志愿者招募活动,都是社会各界关注历史风貌保护的积极行动。
首先,此次活动立足于充分挖掘社区深厚的文化底蕴,推进和谐提篮新一轮的建设,形成提篮历史风貌观光带,因此无论是志愿者的招募、后续的志愿活动等都是在此基础上开展的。
其次,此次志愿者队伍的成立虽立足提篮社区又不局限于此,志愿者队伍中的人员来自本市的不同岗位、不同区域,其广度与深度不同以往。其中有来自静安区的全国劳模67岁的蒋浩然老先生;有家住提篮社区常年致力于保护历史文化的石子政老先生;有来自远洋宾馆的年轻白领;有会说希伯来语热心为社区公益事业发挥所长的戴健华先生;还有来自交大、电力学院的莘莘学子们。他们为历史的沉积所吸引,为志愿者的精神所感召,从四面八方汇聚提篮,成为队伍中的生力军。 提篮桥街道领导调研
第三,此次志愿者分队的成立是继提篮社区志愿者服务总队成立之后的又一重大举措,正值提篮新一轮创建工作全面铺开之际,不仅是提升社区居民的综合素质,提高创建"三率",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的新动力,也为提篮的志愿者活动画上精彩的一笔,力求志愿者队伍不断扩大和完善,活动做到社会化、制度化和经常化。
第四,后续活动成系列。此次志愿者分队的成立只是一个契机,借助提篮社区丰富的资源,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还将开展系列活动,将请相关专家对志愿者进行培训以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设立提篮桥历史风貌保护区论坛,吸引广大居民自觉参与;结合暑期活动,在学生中开展"共同追寻历史足迹"爱国主义教育系列活动;开展"第三只眼看北外滩"摄影采风活动等,旨在提升志愿者的服务热情与业务水平。
会上区委宣传部赵明副部长以及区文化局朱米天副局长做了重要讲话。区文化局的朱米天副局长表示,提篮的志愿者活动是站在深厚的文化积淀基础之上的,提篮社区记载了二战时期犹太人在上海的历史,是善良的中国人与犹太难民相互依偎,彼此鼓励,温暖对方的历史,这是一笔宝贵的记忆财富,是独一无二的。从重返上海的犹太人的眼神里,我们可以看到对世界和平的呼唤以及爱与宽容的回归,区文化局等相关部门都会尽全力支持提篮的这一活动并提供相关的资料。
区委宣传部赵明副部长认为:提篮历史文化有特色、工作有特点,借助志愿者社会力量保护历史风貌,形式上创新,含义深刻。在某程度上往往能达到0职能部门所不能及的良好的效果。希望志愿者活动一传十十传百,带动社区居民共同参与,使他们了解提篮、热爱提篮、共建提篮、代代相传。通过志愿者卓有成效的活动,扩大虹口、上海,乃至中国在国际间的影响力,让友爱、和平、和谐世代传递。整个活动在全场百余人同唱"同一首歌"的热烈气氛中降下帷幕。
历史沿革:
地境在19世纪中期前上海县高昌乡。
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辟为美侨居留地,抗日战争时期,属侵华日本海军警备地区。
日本投降后,隶属上海市十八区,1947年改称提篮桥区。
解放后,地境隶属提篮桥区接管专员第三、四、五、六办事处。
1950年12月隶区冬防派出人员第二、三、四、五办事处(1951年7月改称区政府派出人员办事处,1952年改称区人民政府办事处),自1955年起,地境先后在安国路、临潼路、长阳路、通州路、永定路、梧州路、西安路、海门路、东长治路、丹徒路、新建路、唐山路街道内。
1991年5月,海门路、东长治路街道办事处撤销,以其原辖地及原属唐山路街道办事处的同丰居委会地块,建立提篮桥街道办事处。
经市政府批准,于2018年1月20日,撤销提篮器街道,调整四川北路街道辖区,建立北外滩街道,地名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