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兴镇
地名由来:因镇人民政府驻富兴场而得名,有富裕兴旺之意。
富兴镇位于中江县城西北部,地处龙泉山脉尾端,是中江至德阳的一大门户,距德阳25km,中江14km,有高等级的德中公路纵贯全镇,交通十分方便。该镇属浅丘陵山区,面积53.6平方公里,辖区共18个村,160个农业合作社,7,761户,25,288人,耕地24,471亩,其中:田7,952亩,旱地16,519亩,人均占有耕地0.98亩,1999年农民人均收入实现1724元。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6,351万元,人均2,540元,财政税收221万元,粮食总产量14,300吨。
该镇气候适宜,土壤肥沃,适宜经济林木的生长发育,已被列入蚕桑、干果、薯蓣、肉牛等项目县重点建设基地镇。第一批国家级生态环境建设、退耕还林等项目建设镇、小城镇建设试点镇。旅游资源丰富。该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资源丰富,愿广交四海朋友,共谋发展。
近几年,富兴镇党委、政府转变工作思路,突出工作重点,坚决执行党对农村的一系列路线、方针和政策,强化市场、质量和服务意识,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立足于两个增长,有力地推动了全镇的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发展。该镇党委、政府坚持以“重视农业求发展,抓好农业保稳定”的工作思路,始终把农业放在首位,纳入工作重要议事日程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做到思想不放松,精力不转移,工作不松解,投入不减少。特别注重优化产业结构的调整,目前,全镇已调减粮食面积12000亩,扩大经济作物,其中退耕还林3500亩,中小药材1000亩,小桑园、大行桑5000亩,成片地膜花生1000亩,蔬菜1500亩,通过调整,经济作物面积增大,种养殖业稳步增长,基础设施规模扩大、效果明显。九九年末全镇GDP达5136万元,农业总产值达到3253万元,粮食总产达14427吨,生猪出栏29305头,出栏肉牛4830头,养蚕实现6700张,小畜禽出栏298842只,财政税收完成17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1724元。农业产业化结构的调整,调动了农民由过去的单一化大农业逐步向农业多元化发展的积极性。
龙、凤形院刘氏宅及汉卿字库塔
龙、凤形院刘氏宅及汉卿字库塔:龙、凤形院刘氏宅位于富兴镇汉卿村,建于清代,复合四合院布局。汉卿字库塔建于清代,为六面体七级楼阁式石塔。保护范围:1.龙形院:东南至门厅屋檐滴水外缘,西北至正厅
历史沿革: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设富兴乡。
1950年2月,属永太区。
1956年4月,划归集风区。
富兴镇富兴镇1958年7月,乡改公社。
1984年3月,公社改乡。
1996年4月,阳平乡并入;同年7月,乡改镇。
2006年5月,会棚乡并入,天台村由富兴镇划归瓦店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