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里镇
地名由来:二里镇因二郎里和小溪里交界处形成一小集市,称之为二里场。后来,乡以驻地冠名。
贵州省习水县二里乡
地理位置
二里乡地处贵州省遵义市习水县东南面,距离县城88.8公里,东面与本县的桃林乡一河之隔,南面与桐梓县的容光乡和仁怀市的火石乡相接,西面与永安镇相连,北面与双龙乡相邻。历史沿革
“二里”一词是依据从秦汉一直延续到民国初期的保甲制和里社制而得名,是二郎里和小溪里的合称。民初废里甲,二里称之为二里场,属仁怀县北区管辖。民国六年(1917) 二里乡,仁怀县将5个区调整为11个区,二里场为第8区区公所所在地,辖4个保。民国二十四年(1935),仁怀县将11个区裁减为7个区,原7、8区合并为第7区,区公所设在桑木场,此时的二里归桑木区管辖。民国三十年(1941),仁怀县改行乡(镇)并裁区设署,桑木区署督导兴隆乡,此时二里归兴隆乡管辖。1950年1月,仁怀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行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组成仁怀县人民0,全县设12个区,12区区公所在兴隆场,辖永安、兴隆两乡,二里则属12区兴隆乡管辖,1950年解放李家寨后,彻底废除了保甲制度,1951年,改保设村,兴隆乡辖二里村等8个村。是年,区公所改数序称谓的区公所冠以地名,第12区改为永安区,二里则归于永安区兴隆乡管辖。1952年6月至1953年实行民主建设,划大乡为小乡,二里正式设为乡。1955年,仁怀县按照中央精神将小乡调整为大乡,改乡(镇)人民0为乡(镇)人民委员会,二里乡由原来的二里和玉屏两小乡合成。1959年,实行“政社合一”制度,二里乡人民委员会改名为二里管理区。1961年,废人民公社县联社,恢复区的建制,二里管理区改为二里公社。1965年11月二里被划至习水县,隶属永安区公所管辖。1983年,实行体制改革,公社更名为乡,即叫二里乡。1992年8月撤区并乡,由原来的二里乡、兴隆乡和观摩乡正式合并为现在的二里乡。
概况
习水县二里乡全乡总面积为82.6平方公里,地势北高南低,立体气候明显,最高海拔为1500米(兴隆石鹅洞林场),最低海拔480米(观摩)。现有耕地面积37098亩,其中:田6365亩,土12283亩。全乡辖7个行政村54个村民组,现有农户4966户21379人。在基层组织建设中,全乡设有一个党总支9个党支部,党员人数为542人,其中农村党支部7个,机关党支部1个,教育党支部1个,农村党员474人,机关干部党员32人,教育支部党员为36人。全乡人均文化水平不高,文化底蕴和氛围不浓厚。
主要收入
农民收入主要靠农业生产,人均纯收入1675元。农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小麦;经济作物主要有油菜、高粱、棉花、生姜。全乡境内矿产资源较为丰富,可供开采的有煤矿、高岭土,硫铁矿等,煤炭开发前景广阔。为搞好煤炭资源开发,省级重点建设项目—徐矿集团兴隆煤气开发公司于2006年7月投资5.6亿元在二里红工建矿。随着红工新村、二里集镇的建成和“三纵六横九连线”的交通网络的构建,二里将实现从一个经济极贫乡到经济发展中等强乡的新跨越。
历史沿革:
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至清代,隶仁怀县。
民国三年(1914年),属温水分县。
民国四年(1915年),属仁怀县二郎里。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属桑木区。
民国三十年(1941年),属兴隆乡。
1950年,属永安区。
1992年,建二里乡。
2015年12月28日,撤销二里乡,设立二里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