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桥镇
地名由来:以传说故事命名。传说有二:明朝嘉靖元(1522),有一来自陕西凤翔的冯氏两兄弟,欲觅“风水”宝地定居,当路过这里时,发现小溪桥头大石桩上一五花异石,上有五指印,便居住下来,并拟在桥头撰文立碑永志纪念。孰料碑成文就,立碑时不慎碑倒石折,冯氏视为不祥之兆,忿然离去。后人们用这断碑做了小桥,由此得名“石板桥”,简称板桥。另一说法:板桥之名由来,为鲁班所封,春秋时期(前770-前476),鲁班南下至此,滚滚西流水挡住去路,遂取一块石板搭在河堤上,做过桥之用,称为“石板桥”,简称板桥。
2022年3月,板桥镇被命名(确认)为2021年湖北省卫生城市(县城、乡镇)。
2018年1月,湖北省环境保护委员会授予板桥镇2017年度湖北省省级生态乡镇称号。
湖北省南漳县板桥镇地处鄂西北部。位于东径111°28′,北纬31°30′离251省道30公里,距南漳县城103公里。
地理·村镇·规模
板桥镇冬暖夏凉,气候宜人。最高海拔1480米(大宝寨),最低海拔180米(潮水)平均海拔1000米,平均气温10.8℃,年降雨量平均在1100毫米左右,无霜期200天左右。地势东高西低,境内青山绵绵,山川秀美,潮水河、嘉峪河两条河流流经此地分别汇入漳河和沮河。镇政府所在地的周家河西水倒流十华里,汇入潮水河,注入漳河。人口·村镇·规模
板桥镇共辖22个行政村,96个村民小组,6826户,总人口23000人,其中农业人口20575人,非农人口2525人。流动人口5000人左右,版土面积27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2938亩,山场面积24.8万亩。境内有国家重点保护珍惜动物(锦鸡、果子狸、野猪、乌梢蛇等)和珍贵植物品种(银杏、红豆杉、马桂木、杵树等)。集镇规划面积1.98平方公里,已建成0.8平方公里,由生活区、工业区,娱乐区组成。集镇常住人口3000余人,通迅设施齐备,集镇功能比较齐全。 资源·特产·经济
2003年,板桥镇工农总产值9056万元,工业总产值3538万元,全口径财政收入250万元,年末银行存款1280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91元。
1、旅游资源:有荆楚第一溶洞--金牛洞,其洞溶景观、规模为湖北少见,襄樊独有;有道教圣地--中武当,又称九龙观;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青龙寨、冯氏民居;有人与自然对话的奇特景观--回音壁;有天然氧吧--夹马寨;有“一日三湖”的自然景观--湖水河,已开发金牛洞、中武当、青龙寨和冯氏民居,旅游收入年均100万元以上。
2、矿产资源:境内蕴藏有瓷土、煤碳、大理石和滑石粉等矿产资源。瓷土蕴藏量达1000万吨,已开发的产品出口日本,远销东南亚地区。
3、特产资源:盛产木耳、香菇、银杏、核桃等土产品和无公害蔬菜,产品远销海外,主产玉米小麦,在工业品方面有鞭炮、白酒、茶叶等。
金牛洞
金牛洞位于南漳县板桥镇边家湾村“金牛山”,东临宜昌,西接神农架,距襄阳市100公里,距宜昌市120公里。“金牛洞”属天然洞,据考证,该洞形成在数万年以上,属地壳裂变而成。该洞共有五个分洞
金牛洞景区
介 绍 : 金牛洞景区位于南漳县西北部100公里的板桥镇, 属天然溶洞,其洞穴之长,景区之大,景点之多,属省内少见,襄樊仅有。 该洞形成在数万年以上,属地壳裂变而成,共有5个分洞,长约518
中武当(九龙观)
位于板桥镇九龙观村,始建于宋朝,2002年恢复重建,每年“三月三”、“九月九”成千上万香客到此朝拜,香火旺盛。
历史沿革: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大典》、《南漳县志》(1989年版)记载:春秋属楚地。
隋代始属南漳县。
民国时期属南漳县第4区、第5区。
解放后改称板桥区,1956年6月并入巡检区,1965年10月从巡检区划出仍为板桥区;1975年撤区并社改为板桥人民公社;1984年4月撤销人民公社恢复区建制,改为板桥区;1987年9月撤区并乡建板桥镇,同年雷坪从板桥镇划出设雷坪乡;2001年3月雷坪乡并入板桥镇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