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棠镇
地名由来:甘棠镇原名“干堰塘”,后取“干塘”音,改字更义为“甘棠”。
甘棠乡地处黔西县中部,黔西县城东北面。乡政府驻地距县城11公里。全乡辖17个行政村,176个村民组,1个居委会,居住着汉、苗、彝、布依、水、仡佬、满等民族,总户数8568户,总人口38568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7215人,非农业人口4728人,总面积138.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7930亩,其中田7629亩,人均耕地面积0.98亩。区位优势明显,交通条件优越,黔金路、贵毕高速路、黔甘路贯穿东西南北,为全乡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国家西电东送重点项目黔西火电厂正在我乡建设中。抓住火电厂建设的历史机遇,依托电厂的拉动,预计到2008年,甘棠乡集镇人口将达到8000人以上,集镇面积达60公顷,年工农业总产值将达亿元,财政税收将达500万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2500元以上。依托黔西火电厂在甘棠的建设,将甘棠建成全县一流的乡镇已成为乡党委政府及全乡人民的共识。甘棠乡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甘棠乡是典型的农业乡,近年来,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科技的大力推广应用,社会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全乡现在页岩砖厂一个,沙厂料场36个,蜂窝煤厂5个,黄花基地2000亩,优质错季节蔬菜基地1500亩。2003年,工农业总产值2917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5308.3万元,完成财政税收250万元,粮食总产量2485.8万斤,农民人均纯收入1320元。甘棠乡党委、政府本着将甘棠乡集镇建设成经济实力强、产业化突出的地方经济、政治文化中心的总体思路,加大了集镇建设力度,新开发的甘棠新大街、连新街已初具规模,农贸市场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新修的街道宽敞明亮,商贾云集,店铺林立,甘棠乡的小集镇建设已成为全县小集镇建设的亮点。甘棠乡资源简介一、煤炭资源:甘棠乡煤炭资源丰富,年产120万吨的开采点正在紧张的勘探中,预计年内将全面结束勘探论证工作。二、水能资源:流经甘棠的沙坝河,上下游落差较大,具有较高的水力发电价值,年发电量可达120万千瓦以上。三、旅游资源:为配合黔西火电厂的建设修建的沙坝河水库,库区面积较大,具有较高的旅游开发价值。同时,沙坝河下游的落水岩瀑布气势宏伟、仙鱼洞内景观奇特,如将沙坝河库区的旅游开发与落水岩瀑布,仙鱼洞景点同时开发,其旅游开发价值将大幅度提高。四、劳动力资源:甘棠是全县人口大乡之一,劳动力资源丰富,每年可输出劳力八千人以上。
历史沿革:
元、明时期,为彝族卢鹿部土目住地,留有衙院、官寨地名。
清初时期,划归黔西州黔兴里,官方在杨柳、官庄设塘。
民国初期,划归黔西县东一区。
民国十六年(1927年),置甘棠镇和砂坝乡。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甘棠镇并入砂坝乡。
民国三十年(1941年),砂坝乡并入永燊乡。
1953年5月,置甘棠、三角、礼贤、砂河、龙寨5乡。
1955年6月,龙寨乡并入甘棠乡。
1958年9月,各乡改农村公社。
1984年5月,公社改乡。
1991年7月,三角、礼贤、新田3乡并入甘棠乡。
2011年12月,设立甘棠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