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双庙镇
地名由来:清初时,吐默特右翼旗王府派一支蒙古人来此地驻牧,后发展成村,不久,又有关内汉族人来此地落户居住。蒙汉人民各在村外建一座关帝庙,一座九神庙,故此地名为双庙。后因其在朝阳城以南又称南双庙。
南双庙乡地处辽西山区朝阳县境内,所辖21个村,136个村民组,7200户,2.6万口人。全乡社会总面积26.4万亩,现有耕地面积5.1万亩。
南双庙乡具有交通便利,距城较近的区域优势。乡内有朝青、三狮两条主要公路纵穿全乡。另有南西、二单、那平三条乡级公路,总长度达23公里,21个村均属交叉公路网眼之内。距朝阳城区仅有22公里。具有无霜期较长,有效积温多,昼夜温差大等自然气候优势,极适于发展各类水果。具有丰富的石材和砩石资源,和槐树洞、朝阳洞、千佛洞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著名的辽西第一泉就座落在槐树洞内,年创旅游效益100多万元。以上这些优势,为本乡的经济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几年来,南双庙乡党委、政府充分发挥以上各方面自然方面地理优势,克服水利资源较差、气候干旱带来的不利因素,带领全乡人民艰苦奋战,抗灾自救,在中国网通集团辽宁省通信公司等包扶单位的大力扶助下,确定了符合实际的经济发展思路,农业产业化项目逐步见到较好成效,全乡经济正飞速发展。
——以水利建设为重点的山区建设步伐加快,生产条件和生产环境有了较大改善。四年来,全乡总计打大井110眼,新建方塘5座,水窖5个。新增水浇地面积8000亩,实施围水治田工程5000亩。完成水保综合治理面积2.8万亩,完成造林面积2.2万亩,退耕还林4337亩,为改善生产条件,增强农业生产后劲打下了基础。
——大力发展保护地生产,提高了土地产出率。四年来全乡共筹措资金297万元,新建高标准钢筋无支架大棚198个,有3处集中的棚菜生产区。每年以西瓜为主的瓜菜面积以20%的速度增长,2003年已达到8000亩,占领了朝阳市里较大的市场。
——以大枣为主的果业生产长足发展,成了农民增收名符其实的主导产业。全乡大枣已发展到160万株,各类水果50万株。初步形成了三个集中水果生产带。以朝青公路以东7个村的大枣生产带,以柏山脚下5个村为主的水蜜桃生产带,以朝青公路以东3个村为主的南果梨生产区。全乡共有优质大枣园1100个,其他优质果园240个。新发展优质大扁杏500亩。
——以养羊为主的畜牧业有了突破性发展,成了农民脱贫致富的重点项目。全乡从2001年开始,陆续引进了以小尾寒羊为主的各类优良品种3500只,引进鲁西黄牛等优质牛40头。
历史沿革:
1947年至1949年解放战争时期为蒙古营子区管辖。
1956年建南双庙乡。
1958年8月更名为南双庙人民公社。
1983年改为南双庙乡。
1999年8月与单家店合并,仍为南双庙乡。
2012年正式改乡为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