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集镇代洼村

联合创作 · 2023-09-25 13:55

代洼村位于新集镇东部,东与周河接壤,南与彭大湾相邻,西与冲田洼接壤,北与黄湾相邻,总面积7.06平方公里,辖9个村民组,14个自然村,171户,712人,201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9300元。全村总面积1291.65亩,以种植杂交水稻、“双低”油菜、脱毒红薯、地膜花生等传统经济作物为主。林地面积7548亩,以板栗、油茶、茶叶、杉木用材林等经济林为主。养殖业以生猪、牛、羊、鸡、鸭传统养殖为主。

人口姓氏民族

人口以人数多少排序:余、彭、夏、张、方。全村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有母族。

古遗址

秦塘古庙

秦塘古庙,位于新集镇代洼村北部,主脉东北走向,以大岭为界,向南坡缓,面积约一平方公里,古建、古井、石阶、方塘,僧葬都被2公里长的城墙圈入其中。

古寨清末所建,当时,武僧越鸣将终其一生的化缘所得,在秦塘周边广置田产,大兴围寨工程,招徒授艺。另有一种说法,说是祖师爷云游天下名山,从金兰山,一步跨上黄鹰寨,压得黄鹰拍翅。祖师爷速移步至黄鹰寨的秦塘,秦塘纹丝不动,撑得住祖爷的神体,由此确认为仙山佛地。秦塘庙宇建成后,民间广为流传,祖师爷天天不离金兰,月月不离秦塘,可见秦塘在周围古寨中的位置。

古城墙宽丈余,高矮不等,依山而建。每十余步,城墙外侧有个射口,每二十余步处,有一个凹下的瞭望口,这是附近村民和僧人躲避战乱,抗击匪寇的战斗平台。

南门,一山障目,其名曰:小寨。此山高而秀,侧扁又称状元碑,峰顶直插云霄。

东门,保存较为完好,门楼基石尚存。石门砧,石门坎,痕迹依依可见。石门楼约20平方米大小,用巨石砌成,约两余丈高的石墙,坚实厚重。石墙朝外的一方,筑有土炮、土枪的台子,尺把高的距离,这是集中抗击敌人和临时存放弹药的地方。武僧越鸣,中午常在此门楼小憩。附近放牛的孩子见后,细声商议:“不是说越鸣有武功,我们何不向他投石试试?”然后,一牛童随手从地上捡起一块石头向越鸣扔去,只见越鸣伸手一挥,接住石头,吓得几个牛童舌头半天缩不回去。自此,越鸣武功高强的声誉响遍四方。

北门,居高临远,自然散落的村庄、集市,分布在广袤的土地上,显示人与自然的和谐。

目前,庙地旧址,古建皆无,只有散落在地上的碎砖和瓦砾,仅有两三丈长的石阶依稀尚存。练功房、梅花桩、钏楼随岁月流逝,早已销声匿迹。院中一眼水井,水清见底,顺着井台凹下的地方,泉水涓涓细流。相传,越鸣建庙初期找水源,路过此地,听见,“汩一汩一汩”的声响,寻声而去,只见岩洞里斗大的蟒蛇口,有一口、没一口地吐着清水。越鸣见后,又惊又喜,大叫:“好水”!巨蟒受惊,口往里一缩,但涌出一股山泉,奔涌细流。越鸣请来匠人,在此造下这眼井,名曰“龙口泉”。说这井也奇,十多人生活水够吃,百十人生活也够吃,千把人生活水也还是够吃。夏天水冰凉,冬天水温热。

顺井而下三百米,有一口方塘。传说宋朝时,当地有位秦塘采古木做梁柱,柴草结顶,搭尼姑庵一座,门前挖一口方塘,以方塘为镜,鉴己贞洁之心。后来,秦塘建成庙宇后,僧人再次把方塘挖深、挖宽,并在旁边又引一附塘,塘水二尺盈余。

旧时,秦塘香火旺盛,每逢初一、十五,香客从四面八方涌来,络绎不绝。解放后,该古遗址逐渐人稀湮灭。

代洼村附近有许世友将军故里、新县大别山露营公园、金兰山森林公园、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红廉文化园等旅游景点,有新县山茶油、新县将军菜、新县黄缘闭壳龟、黄缘闭壳龟、枣锅盔、新县芝麻等特产,有息夫人传说、紫云山庙会、火绫子(商城杈伞舞)、商城花伞舞、商城民歌等民俗文化。

浏览 7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