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楼乡汪圩村

联合创作 · 2023-10-06 02:18

一、地理位置

汪圩村位于蚌埠市东部、龙子湖东岸,锥子山森林公园南侧,西邻大学城,距城区约4公里;规划建设的-铁路蚌埠新站设在我村;城市新主干路—东海大道—横穿全境,村委会距离东海大道约300米,城郊公交207路车经过我村,交通十分便利。

二、基本概况

1、人口及规模。全村下辖两个自然庄(汪圩、小丁庄)、5个村民组、440户、1580人;村委会处在全村中心,中心村由4个村民组、350户约1100人组成。全村劳动力863人,2005年外出务工200人,以承包窑厂为主。村民中具有高中文化的约400人,占全村劳动力46%。

村党支部有3名委员,下设3个党小组,正式党员56名。每月的5日被支部定为党员活动日,党员在会议室或学习、讨论,或通过远程教育系统观看电教节目,提高了党员的政治理论素质。

2、区域面积。全村总面积约3平方公里,耕地1908亩,其中水田1300亩,人均耕地1.3亩,水塘面积150亩,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完备。农作物主要以一麦一稻为主,果树种植有桃、柿和葡萄;养殖业有梅花鹿特种养殖场和山羊养殖。集体企业有以生产红砖的轮窑厂、以金属锻造的锻造厂,民营合伙企业3家,全部是金属锻件锻造厂;运输户50户,参与外出承包企业200人左右。

3、取得成绩。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 2005年度全村实现工农业总产值已达1400万元,人均收入3400元。我村又是全国100个固定观察点其中之一,近年来,先后荣获市“文明村”、“红旗村党支部”、“五个好村党组织标兵”、省“村镇建设先进村”和“民主法制示范村”等称号。

6、民主管理。村两委严格按照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有关规定,凡重大事情,都要按照先党支部后村委会再到村民代表大会的办事程序,会后及时张榜公布,做到公开、透明。在硬件设施上,2005年投入5000元,在村部门口新建了10米长的村务公开栏,对村务、党务、财务、计生、宅基地使用等情况定期进行公布。

三、村庄基础设施

1、饮用水。尽管我村离大学城很近,现在全村村民仍然饮用浅层地表小口井水,饮用干净的自来水对村民来讲已盼望很久。2006年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我村根据《汪圩村新农村建设规划》制定了引进自来水项目,以解决村民引水问题。

2、排水沟建设。我村分别与2002年和2005年前后投入20000元、12000元对全村的每条路进行了改造,修建了排水沟,杜绝了污水四溢的现象;同时还进行了厕所改造,投资4万元前后建了72座三格式卫生厕所。排水沟和厕所的建设,改善了村民生活环境。

3、道路建设。我村东西长约1公里,原来村庄道路为砂石路,为了解决村民出行难的问题,2004年村里出资40万元,修建了2条1100米长、连接东海大道的标准化水泥路,使“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现象彻底改变。中心村与小丁庄之间的道路原计划修水泥路,因京沪高铁建设暂时搁置待建。

4、水利基础设施。全村共有水塘面积110亩,2000年通过深挖当家塘工程,使水塘蓄水能力增加1倍,基本上解决水稻育秧、栽秧用水问题;灌渠网保证农田旱能灌、涝能排。

5、邮电通讯设施。我村在李楼乡各村中是通电话、使用互联网最早的村,通讯电缆已增加了2次,全村共有320部电话,手机用户约400户;村部已接入互联网,分享网络信息带来的便利。农网改造于2005年初完成,全村共架设变压器3个,村民

可随时使用动力电。由于中广有线光缆没有延伸到我村,村出资建设有线电视网,对入户家庭补贴80元,现入户率达40%左右。

6、房屋建设。近年来,由于村民生活富裕,对住房的要求提高了,以前的瓦房变成了楼房,楼房所占的比重由50%上升到74%,草房已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人均住房面积达20平米。

7、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村部共有两栋楼房、建筑面积约700平米,办公室10间218平米、-议电教于一体的多功能会议室4间110平米、图书室4间72平米,水泥篮球场面积约800平米。院内设有健身小区,健身器材有双杠、漫步机等5件套。今年市委组织部为我村配备了党员远程教育系统,党员可以随时随地观看电教节目,并通过宽带网共享信息资源。村办小学有两栋教学楼,在校学生140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村级卫生室一个,村民如果患头痛、感冒等病症,不出村就能得到治疗。

四、经济发展情况

(一)、农业情况

1、种植业情况。全村耕地面积1908亩,粮食生产以“一麦一稻”为主,兼种山芋、玉米、花生、油菜、大豆等农作物和葡萄、桃子、柿子果树品种。从传统生产经营,逐步扩大果树种植面积,果树种植面积已达50亩。

2、畜牧业情况

上世纪70年代我村建有奶牛场,当时饲养奶牛40头,后来由于种种原因而萧条,现有一农户在仍饲养奶牛5头,收入2万元;2004年张明主建成可养100头的养猪场,年收入达2万元,在他的带动下,张敬全和卢德华分别建了规模化养猪场;山羊饲养正逐步扩大,在王兆河的带动下已发展到4户420只;占地4亩的梅花鹿特种养殖厂养殖梅花鹿94只,我村的养殖业向规模化方向发展。养殖业的发展受到技术、资金、成本、规模以及人们生活习惯的影响,要做大做强需要得到国家政策的扶持。

3、水产业情况

全村约110亩水塘可养鱼水面72亩,分别由7家养殖户承包经营,最大一户承包水面面积为20亩;全村全年渔业产量为 30 吨。由于缺少技术和资金的支持,渔业发展缓慢。

4、加工、运输业情况

全村共有运输车 55 辆约10户,其中汽车10辆,主要向建筑工地运送红砖和砂石,由于运输行业竞争激烈,运输成本增加,利润空间正逐步缩小。

5、饮食服务业

蚌埠市区向东扩展,大学城学生入园为我村饮食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目前我村从业人员以达60人,主要从事于饮食店、商店服务等。

(二)企业发展

我村原有3家集体企业(轮窑厂、锻造厂和粮食加工点),年总产值达900万元;私营合伙企业3家,主要经营金属锻造与加工,年产值450万元。为汪圩村经济再次腾飞,我们正在扩大招商渠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加集体经济收入。

五、村庄建设规划

我村结新农村建设,已经和市科协、省东升建筑设计(院)咨询公司(市城乡建设设计研究所)共同设计规划汪圩新村,对小丁庄进行整体搬迁,扩大中心村规模和功能,对搬迁后的土地进行开发和规划。

六、发展思路

1、农业发展。农业生产周期长,经济效益小,我村所处的地理位置,使得农民不愿增加对农业生产投入,农业发展停滞不前;生产资料张价抵消了国家对农业的反哺资金,农民没有从中得到实惠,从而使农民丧失对农业的投入的积极性。为此,建议国家加强对农资价格的监管力度,调整农产品收购价格,增加农业补偿幅度。

2、企业发展。由于城市东扩、京沪高铁建设以及蚌埠市总体规划,汪圩村的发展受到制约,集体经济发展缺乏后劲;企业扩大再生产需要解决用地问题,依据市总体规划,我村不在规划范围,招商引资工作困难重重。

又因我村的村办企业都属于人力密集形企业,无技术、市场优势,产品竞争力不强,企业重新寻找发展方向,缺少资金、土地、政策的支持。

3、集中土地资源,发展三产和房地产

我村的独特优势,使得土地成为珍贵的不可再生资源,土地升值已为大家所共识;蚌埠医学院和即将开工建设的-铁路,将占用近全村一半的耕地,今后土地资源资源极其珍贵。建议市政府解冻土地政策,给予我们以优惠的政策支持,我村计划在锥子山南侧修建休闲农庄和发展房地产,为我村增加新的经济增长点。

4、发展经济,提高村民生活质量

发展生产,壮大集体经济为的是提高村民生活水平,满足人们的生产生活需求。因此,首先要解决村民生活用水,改善居住环境,大力引进自来水,实施房屋平顶改坡、改厨、改厕计划。

5、依法管理,提高法律意识

进一步贯彻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宣传法律法规,推进村民自治、依法管理工作向新台阶迈进;加强对村民文化、科技知识培训,拓宽他们的视野,提高村民整体素质,使之成为新型农民。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民参与,动员全社会的力量,为把汪圩村早日建成新型、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努力!

汪圩村附近有东非大裂谷、拉利贝拉岩石教堂、亚的斯亚贝巴、埃塞的奥莫低谷、兰加诺湖、埃塞俄比亚高原等旅游景点,有蚌埠石榴、大蚂虾、杜广兴板鸭、蚌埠玉雕、金涂山烧全鸡、蚌山石榴等特产,有卫调花鼓、淮河琴书(蚌埠市)、五河民歌、蚌埠花鼓灯、卫调花鼓等民俗文化。

浏览 5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