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水镇
地名由来:1976年开始兴建升钟水库,因位于升钟区升钟公社境内得名。
2020年7月,全国爱卫会命名升水镇为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县城)。
2014年6月,环境保护部授予升水镇2012—2013年度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
2019年,撤销皂角乡,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升水镇管辖,升水镇人民政府驻向阳路8号。
升水镇位于县西北部,东与皂角乡、阆中市北门乡接壤,南邻升钟水库,西倚双峰乡、保城乡,北至阆中市木兰乡界,距县城80公里,幅员面积30.5平方公里。耕地1475亩,退耕还林4000亩,全镇辖10个村,1个居委会,9628人(其中非农业户1151人)。
近年来,升水镇党委政府“一班人”发扬“同心苦干、求实争先”的南部精神,带领全镇人民修水渠、建电站、挖水池、搞人饮,改变了升水十年九旱,一旱就荒的状况。至2004年底全镇共建电灌站37处,58级,总装机2432千瓦,控灌面积4200亩,建蓄水池30口,山平塘150口,人工井1500口,拦截石河堰3处,保证了绝大部份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1999年后,升水镇把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公路建设纳入重要议程,先后修建了大(河)升(水)公路、木(兰)升(水)公路、升(水)双(峰)公路,村道公路碎石化达70公里,社道路总长18500公里,实现了县镇村社道路条条相连,四通八达。全镇交通便利,有直达成都、南充、南部、阆中等地客车5辆,大小型农用车50辆,农用拖拉机70辆,家庭摩托车380辆,载重货车6辆。2004年底完成“长防工程”5000亩,“长治工程”4000亩,中改工程1500亩,退耕还林(草)4000亩,为升水经济持续发展和提高农业产量,抵抗灾害,提供了有力保障。
产业结构
升水镇党委、政府把调整产品和产业结构作为加快镇域经济发展的着力点。一是在稳粮的基础上,抓好了全镇的水稻制种,同时,规模发展中药材800亩,建起了千亩大枣,万头生猪,二十万株柑桔柚,十万株枇杷等长效产业基地。全镇年出栏生猪8900头,家禽35万只,肉鸽5000对,肉牛500头,实现产值390万元,利润98.2万元,占农民纯收入的15%,年产水果5000吨,销售额420万元,利润260万元,占农民纯收的12%,二是围绕产业办企业,办好企业兴产业的思路,进一步壮大了网箱养鱼的龙头企业的水产基地。全镇拥有养鱼户152家,网箱1159个,年产成鱼3450吨,实现水产收入2300万元,同时,引进了市场走俏的叉尾蛔、江团、大口鲢、武昌鱼等特优新品种,大大增强了升水鱼的市场竞争能力。三是把产业结构向纵深发展,加快劳务输出步伐,2004年底全镇输出劳务3950人,劳务收入2000万元,人平收入2000余元。
历史沿革:
1984年,由南部县的双峰乡、皂角乡、升钟乡(今升钟镇)和阆中县(今阆中市)的木兰乡(今木兰镇)划出部份村组,合并设置升水乡,因升钟水库而得名,隶属南部县升钟区。
1986年,升钟水库正式建成,是当时中国西南地区最大的水库和人工湖。
1992年9月,升水乡撤乡并镇,将皂角乡与升水乡合并,改建为升水镇,同时撤销升钟区,升水镇改由南部县直辖。
1994年4月,原皂角乡行政区域由升水镇析出复置皂角乡,升水镇保留为镇至今。
1995年,恢复设置升钟区工委,升水镇复属升钟区。
2006年,撤销升钟区工委,升水镇直属南部县。
2019年10月,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复撤销皂角乡,其行政区域并入升水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