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字形学新论
本书立足先辈们的累累硕果,结合文字学、书法学和设计学,尝试从一个新的角度探讨汉字字形造字技法,演变过程及相关的影响因素。
对于造字技法,书中提出取形源头、观察视角、取形手法、成形范式、定形技巧、再次成形等字形设计技法,归纳出字形的2种拆解法、“多”的表示法、品格功能等区别于其他文字体系的重要特点。
对于演变过程,书中涉及汉字的起源、汉字字形的内外在特征、汉字字形的选用制度,汉字字形的行款发展,发现汉字字形演变历经5个阶段,2次下行、2次造字观念羁绊的冲破,拥有2条发展路线、2种演变模式、2种字形拆解法、3个字形意义和3个功能层次。同时,书中也对字形的程式化与自由化、构形的场景式图示法向罗列式组合法转变、字形与字体的相依与配合等字形演变的关键问题展开讨论,并以全新角度思考“下行而左”行款基本样式确立的缘由、“方块”外轮廓定式化的成因,“写”字与“画”字...
本书立足先辈们的累累硕果,结合文字学、书法学和设计学,尝试从一个新的角度探讨汉字字形造字技法,演变过程及相关的影响因素。
对于造字技法,书中提出取形源头、观察视角、取形手法、成形范式、定形技巧、再次成形等字形设计技法,归纳出字形的2种拆解法、“多”的表示法、品格功能等区别于其他文字体系的重要特点。
对于演变过程,书中涉及汉字的起源、汉字字形的内外在特征、汉字字形的选用制度,汉字字形的行款发展,发现汉字字形演变历经5个阶段,2次下行、2次造字观念羁绊的冲破,拥有2条发展路线、2种演变模式、2种字形拆解法、3个字形意义和3个功能层次。同时,书中也对字形的程式化与自由化、构形的场景式图示法向罗列式组合法转变、字形与字体的相依与配合等字形演变的关键问题展开讨论,并以全新角度思考“下行而左”行款基本样式确立的缘由、“方块”外轮廓定式化的成因,“写”字与“画”字的差异、持单纸书写姿势的实用性、古代活字印刷边缘化的原委等与字形相关的常见问题。
对于字形演变的内外影响因素,书中考察了自身职能、内在矛盾等内驱力,及目的、书写工具、参与群体、地理环境、文化等外部力量,并借此探究字形对挑战与机遇的应对与把控,如面对造字“法不敷用”时的抉择与坚持、面对不同时代不同需求时的与时俱进与升华、针对书写工具性能的开发与驾驭、针对不同参与群体各自特点的发挥与运用。
李海平,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文学硕士,现任教于湖北美术学院,副教授,主攻汉字学,出版专著《汉字字体设计原理》。
论文曾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展·当代美术创作论坛(30篇论文之一)。
作品曾获第二十四届华沙国际海报双年展Jozef Mroszczak 荣誉奖、第一届波兰奥斯维辛社会政治国际海报双年展一等奖、第七届波兰旺达国际图形双年展荣誉奖、2006台湾国际海报设计奖评委特别奖和第三届香港国际海报三年展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