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诗文集珍本丛刊总目·索引·提要
《清代诗文集珍本丛刊总目·索引·提要》一书是《清代诗文集珍本丛刊》一书的附录部分,共两册,收录了总目、索引以及提要三部分内容。首先是总目,是将《清代诗文集珍本丛刊》每一册收录文献的书名、作者、版本等情况予以呈现。其次是索引,索引包括《书名笔画索引》《著者笔画索引》两部分,编纂体例是前为书名或著者,后为册号和页码,如:
一木堂詩稿十二卷 87·1
丁晏 463·143
最后是主体部分提要,主要介绍了收录的一千三百余种文献的作者、版本、行款、印章、存藏、主要内容及价值等。
附 《清代诗文集珍本丛刊》序、前言、凡例
序
中国古代文人的诗文作品编定成集,俗称别集,其源流悠长。《隋书·经籍志》曰:“别集之名,盖汉东京之所创也。自灵均已降,属文之士众矣,然其志尚不同,风流殊别。后之君子,欲观其体势,而见其心灵,故别聚焉,名之...
《清代诗文集珍本丛刊总目·索引·提要》一书是《清代诗文集珍本丛刊》一书的附录部分,共两册,收录了总目、索引以及提要三部分内容。首先是总目,是将《清代诗文集珍本丛刊》每一册收录文献的书名、作者、版本等情况予以呈现。其次是索引,索引包括《书名笔画索引》《著者笔画索引》两部分,编纂体例是前为书名或著者,后为册号和页码,如:
一木堂詩稿十二卷 87·1
丁晏 463·143
最后是主体部分提要,主要介绍了收录的一千三百余种文献的作者、版本、行款、印章、存藏、主要内容及价值等。
附 《清代诗文集珍本丛刊》序、前言、凡例
序
中国古代文人的诗文作品编定成集,俗称别集,其源流悠长。《隋书·经籍志》曰:“别集之名,盖汉东京之所创也。自灵均已降,属文之士众矣,然其志尚不同,风流殊别。后之君子,欲观其体势,而见其心灵,故别聚焉,名之为集。”春秋战国秦汉人著作多半由后人追录成书,单篇流传,故汉武帝使人至司马相如宅求取相如遗文,魏文帝悬赏求取孔融文章。东汉人始编定诗赋为集,也多系他人编定。唐宋人自己编辑诗文成集,白居易编定自己的诗集后,以诗纪之,可见郑重。唐宋以迄清代,别集于传统的经、史、子、集四部中数量最多。但经过历史的淘汰和水火兵燹的损毁,唐人别集留存至今者不足百种,宋人别集今可得见者亦不过约六百种而已,唯独清人诗文集现存有四万种之多,令人有沈沈夥颐之叹。
清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学术文化集大成的时期,我们现在对清代学术文化的研究还远不够深入、全面。原因之一是除相关专书、档案外,许多资料散见于数以万计的清代诗文集中,而清代诗文集尚未完成历史的积淀,精粗并存、良莠混杂,学术界尚难广泛搜检有用的资料,研究便不易全面深入。以古代文学研究为例,我们对唐宋文学的研究便远比对清代文学的研究深入而全面。唐宋人诗文集经过千百年的含英咀华,早已深入人心,再加上清代编纂了《全唐诗》《全唐文》,现当代人编纂了《全唐五代诗》《全宋诗》《全宋文》《全宋词》等,资料相对集中,检索方便。研究唐宋文学的学者,对唐集、宋集均如数家珍,因其量少而易读也。但研究清代文学的学者,面对约四万种清人诗文集,幸耶,不幸耶?恐怕难以言说。
清代诗文集内容远较唐集、宋集复杂,所论问题实涉及经、史、子、集各部,其中的资料对于研究清代政治经济、学术文化,乃至历代的政治经济、学术文化,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仍以文学研究为例,我们曾经随意从九十二种清人文集中搜求有关诗文评论的资料,这九十二种文集中,有像屈大均、戴名世、卢文弨、纪昀、戴震、阮元那样的名家,也有大量名不见经传的小家。结果居然发现有关文章达一千一百七十一篇。这些诗文评论资料,对于我们考察历代特别是清代文学思潮、文学流派、文学团体、文学名家以及总结文学发展规律,具有重要的价值。再如,人们过去对清代皇帝的文集并不太重视,我们从清圣祖玄烨的文集中发现,他对于历代文章特别是唐宋名文的评论,居然有二三百篇,这也是过去的研究中不太注意的。我们例举的只是清代部分诗文集中的部分内容,若从全部或大部分清代诗文别集着眼,一定会有许多新发现,也一定可以增补或改写清代文学史。
清代诗文集散存各地,藏于秘阁,其中的珍本秘籍、稿钞校本殊难得见,严重阻滞了有关学术研究的进程。因此,选择清代诗文集中的珍稀本影印出版,便成为学术界企盼的盛举。前些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纪宝成、何芳川二位先生主编的《清代诗文集汇编》(以下简称《汇编》),汇聚清人诗文集约四千种,合为八百册,洋洋大观,稍解学界燃眉之急。今者国家图书馆陈红彦、谢冬荣、萨仁高娃三位先生又主编了《清代诗文集珍本丛刊》(以下简称《珍本丛刊》),据国家图书馆馆藏,与诸位专家学者通力合作,自国家图书馆所藏六七千部清人别集中精选一千三百余部,合为六百册,影印出版。这为学术界提供了又一座宝库,也为读者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珍本丛刊》收录从明末清初范凤翼、王琢璞、钱谦益到清末民初胡薇元、徐本元、潘宗和等人的诗文集,其内容则四书五经、文字音韵、历史地理、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学术文化、文学艺术无不涉及,而所论则古今中外,包罗万象。特别是清代后期,中西思想文化的激烈碰撞,产生了许多新思想、新观念、新文体,而使晚清诗文集与过去的诗文集有了明显的区别,也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新材料、新视角、新课题。因此,《珍本丛刊》的出版,必将大大推动和促进当前和今后的学术文化研究进程,也必将开辟研究的新局面。
《珍本丛刊》最大的特点是所选各集均力求与现已出版的各大型清人诗文总集互不重复,因此也便能与各大型清人总集互补。尽管在实际操作中或难免存在个别重复的现象,但从总体上说,确实避免了当前大型出版物中常见的名著被反复组合、重复出版从而造成无端浪费的不良现象,也突显了《珍本丛刊》自身的珍稀特色。例如,上海古籍出版社的《汇编》,收钱谦益《牧斋初学集》一百十卷、《牧斋有学集》五十卷《补》一卷、《投笔集笺注》二卷,共三种。《珍本丛刊》则收清钞本《牧斋有学集补遗附有学外集》,另收清钞本《牧斋诗集》九卷、《牧斋诗钞》不分卷(清沈东甫钞本)、《野汀诗稿》二卷(清刘履芬钞本),共四种,均《汇编》所无,使钱谦益诗文更加完备。又如,《汇编》收《梅村家藏稿》五十八卷《补遗》一卷《世系》一卷《年谱》四卷,清宣统三年(1911)董氏诵芬室刻本。《珍本丛刊》收《吴梅村歌诗》一卷《附录》一卷,为管庭芬所编稿本;另收清人程穆衡笺、杨学沆补注的《吴梅村先生诗集》十二卷《附录》一卷,系清嘉庆十六年(1811)黄氏士礼居钞本,提供了吴伟业诗的较好的笺注本。另外,《珍本丛刊》所收明末清初著名作家张岱的《琅嬛文集》二卷(有王雨谦评)、稿本《张子文粃》十八卷《诗粃》五卷(有王雨谦评),谈迁的《枣林诗集》不分卷、《枣林集》五卷,查继佐的《敬修堂诗》不分卷等,均为稀见稿钞本。陷入文字狱中的吕留良的《何求老人诗稿》七卷《集外诗》一卷、吴兆骞的《吴汉槎诗集》不分卷等,亦《汇编》所无,极为珍贵。《珍本丛刊》所收稿本尤多,其中如翁方纲的《翁覃溪诗》不分卷、唐英的《陶人心语稿》二卷、永忠的《延芬室集残稿》、林则徐的《林文忠公书札诗稿》、翁心存的《知止斋遗集》、翁同龢的《瓶庐诗稿》八卷等,均为国家图书馆的著名珍藏。
《珍本丛刊》还有保存与传播文献之功。尽管目前存世的清代诗文集数以万计,但许多文本已罕见,孤本、稿本更不易流传。再加上岁月的侵蚀、水火的灾害和保管的失误,这些诗文集的散佚损毁将难以避免。《珍本丛刊》挑选善本,加以影印,使流传不广的珍本秘籍化身千百,对于文献的保存与流传利用,有莫大功德。该书的编纂者们又为收入《珍本丛刊》的每部别集撰写提要,并用灰度印刷的方法力求显现古籍原貌,以方便读者使用,则尤为至善之举,其作用与意义将会日益彰显而造福后代。
《珍本丛刊》的顺利完成,是主编、编委会以及课题组众多学者共同努力的结果,特别是在当今社会浮躁之气盛行之时,《珍本丛刊》课题组的先生们甘坐冷板凳,数年如一日,这种踏实做事的作风,令人感佩。《珍本丛刊》的顺利出版,也是久负盛名的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有关人员辛勤劳动的结果,正是他们的努力,才使这部宝贵的总集尽善尽美地完成。我有幸先期浏览过部分样稿和全部目录,对于编纂和出版者的辛劳和认真有深切的体会,主持者命我作序,故乐于发表以上的感想。
杨忠
二○一七年六月于北京大学蓝旗营
前 言
海内庋藏中文图籍之富且珍者,首推国家图书馆。作为国家总书库,国家图书馆建馆一百零六年来,皇家秘籍、民间珍藏、流沙劫余、考古出土,直至近当代出版的书籍报刊,各类文献如涓流百川之汇大海,逐步形成了三千五百万余册馆藏的洋洋巨观。其中中外古籍善本和金石拓片、中外舆图、少数民族文献等特藏以其经典、宏富的面貌折射出华夏五千年文明的轨迹,映射出东西交融的历史,无疑代表着国家图书馆藏书的精华。
国家图书馆古籍特藏约三百万册件,由甲骨、金石拓片、敦煌遗书、善本、普通古籍、名家手稿、革命文献、古旧舆图、少数民族文字古籍、西域文献、老照片、年画、外文善本等门类共同组成。这些珍贵的典籍,一方面承袭南宋以来皇家珍藏,与南宋缉熙殿、元翰林国史院、明文渊阁、清翰林院及内阁大库等一脉相承,益之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政府向国家图书馆的多次调拨,成为国家图书馆馆藏珍贵典籍的基础;一方面来自历代藏家毕生积聚的慷慨捐让,瞿氏铁琴铜剑楼、傅氏双鉴楼、潘氏宝礼堂、周叔弢自庄严堪、常熟翁氏、涵芬楼等明清以来累世宝藏,著名的公私藏书,如百川归海,陆续入藏国家图书馆,形成国家图书馆珍贵典籍的丰富多彩;再一方面是百年来国图人不遗余力地积极搜求,多方面的努力形成今天国家图书馆典籍的洋洋大观。这些典籍负载着中华文明,凝聚着民族智慧,记录着中外文化历史交融。在馆藏三百万册件珍贵藏品中,善本和普通古籍从数量上居其大半,成为馆藏珍贵典籍最主要的形式。
诗文集,多指古代目录学中所称“别集”,由个人的作品结集而成,在反映个人的思想、知识、行为,以及所见、所闻、所感方面,包含内容广泛,既是丰富的历史生活的记录,又是珍贵的文化遗产宝藏。不同出身、地位、经历、职业、思想以及居住和活动地区不同的众多作者,涉及了各个时代、各个地区社会历史、经济文化、民情土风以及许多人生活、思想的各个方面,给后世研究者勾勒出更丰富、更真实的历史画面,可以起到网罗散佚、保存文献的作用(戴逸:《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序言》,据柯愈春著《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北京古籍出版社,二○○二年版)。
清代学术文化集前代之大成,诗文之盛亦远迈前代。有清近三百年,个人诗文别集成为记录清代历史文化的一个极为重要的载体,反映了有清一代数百年间社会历史的整体面貌和发展脉络。初期的易代沧桑、中叶的安宁鼎盛、晚清的社会变革,都在清人诗文作品中留下了鲜明的印记。清人诗文作品之多、流派之繁、作者之广、成就之大,足以与前代媲美,同时亦反映出清代文学创作集前代之大成的特征(黄爱平:《略论清代诗文集的整理编纂及其价值意义》,《清史研究》二○一○年第二期)。
据统计,清人各种著述总数约计二十二万种,其中诗文集逾七万种,现存约四万余种。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自清朝灭亡以来的一百年间,清人的诗文作品整理出版的数量十分有限。
国家图书馆馆藏中,善本清人诗文集有两千零七十一部,普通古籍清人诗文集有四千八百五十部,加之近现代名人手稿的收藏,可逾七千部。
为将馆藏清人诗文集提供给更多的学者研究使用,国家图书馆出版社与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商议择选其中珍本,编为《清代诗文集珍本丛刊》。在沈乃文、蒋寅等专家的建议、指导下,我们将选择原则定为存世稀少、不曾影印出版过的部分,希望通过影印出版,为学界提供第一手资料。此次影印的选目以柯愈春先生的《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为基础,我们经仔细查重,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来影印出版的著作如《清代诗文集汇编》等收录的文献滤出,故而汇编纳入者多为首次影印出版。
经过遴选,《清代诗文集珍本丛刊》收录国家图书馆馆藏一千三百三十九部清人诗文集,其中稿钞本文献五百三十六部,刻本六百八十二部,活字本十九部。稿钞本中名家稿钞本及未刊本较多,如翁同龢、翁心存、翁方纲、吴骞、祁寯藻、邵懿辰、张廷济、王士祯、严绳孙等名家稿本,士礼居、烟屿楼、铁琴铜剑楼、东书堂、翁同龢、焦循、李文田、管庭芬等名家钞本,可谓精彩纷呈。这些诗文集中还有众多名家校注题跋等,更提升了其资料价值。如清邵懿辰《半岩庐遗诗》,邵懿辰稿本占其半,朱学勤、潘祖荫、孙诒经、谭献、杨文莹、吴庆坻跋,杜文澜、林启、陈豪、梁鼎芬题诗,亦占其半。在欣赏稿本文献艺术价值的同时,当时文人的交游、文献的流传亦有显现。
一代历史造就一代文学,一定历史时期的诗文创作亦反映一定历史阶段的社会风貌和时代特色。本书收录的文献中有很大一部分为清道光后文人的作品。此时,欧风美雨伴随坚船利炮大举入侵中国,中西文化激烈碰撞交融,民族危机、社会危机日益深重,学人士子面临“千百年来未有之大变局”,多忧心时事,反抗侵略,致力于探索经世致用、救国救民的途径。其诗文创作或阐发旧学,或扬榷新知,或主张改良,或倡导革命,或蕴含忧患意识,或弘扬爱国精神,呈现出新旧激荡、中西交汇的复杂状况。在书籍内容之外,诗文集的制作方式在钞稿本、刻本外,也有为数不少的活字、铅印、石印、油印等不同刻印方式的使用,也反映了那个时代印刷方式的多元和中西方交流的背景。
《清代诗文集珍本丛刊》收录国家图书馆馆藏清代诗文集著述,不仅最大限度地抢救、保存了一批珍稀文献,也希望为研究者提供尽可能完备可靠的版本,给学术研究带来便利。我们组织相关人员为这部书中收录的文献撰写了提要,希望成为读者利用的一个导引。我们希望这部《清代诗文集珍本丛刊》的出版,对清代社会、历史、思想、文化,乃至文学、艺术等各领域的研究,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并更好地保存、保护珍善本古籍。其学术价值和文献意义也将随着时间的推移愈益久远。
陈红彦
二○一七年六月
凡 例
一、本《丛刊》收录了国家图书馆所藏清代诗文集共计一千三百三十九种。
二、本《丛刊》收录的诗文集作者,上起明末清初,下讫晚清民初,多为在清代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领域内有一定影响者。
三、本《丛刊》收录的诗文集排序,基本以作者生年为据,生年相同者再参考卒年;生卒年不详者,则根据诗文集的序跋资料并参考《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清人别集总目》等的著录排序。
四、本《丛刊》采用灰度印刷,尽可能最大程度地保留版本原貌。对于虫蛀朽蚀、残损比较严重但版本珍罕者,为彰其文献价值,则修复后予以收录。
五、为便于读者深入了解各诗文集相关信息,编者为各诗文集撰写了提要,介绍作者、版本和主要内容及价值等。提要汇总成书两册,另行出版。
六、本《丛刊》还编有《书名笔画索引》《著者笔画索引》,置于首册,以方便读者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