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志清夏濟安書信集(卷二)
夏濟安、夏志清昆仲,中國現代文學批評界的兩大巨擘,他們早年的求學生涯,既是東西方學術交織融匯的實例,又是民國和1949年後「大歷史」的親身見證。他們的往來書信經由志清先生鄭重珍藏,經夏志清太太王洞女士授權,蘇州大學季進教授註釋整理,首次向外界披露。
本書分為四卷,收錄了1947年夏志清赴美求學到1965年夏濟安因病逝世的17年間,兄弟兩人的通信六百餘封。在這些書信中,他們說家常丶談感情丶論文學丶品電影丶議時政,推心置腹,無話不談。我們可以看到夏志清如何從一位年輕的求學者,一步步成長為國際著名學者,也可以看到夏濟安如何流轉各地,為實現自己的理想抱負努力奮鬥的艱辛。
在滯留海外的歲月裡,夏氏兄弟在薄薄的航空信紙上以蠅頭小字寫下生活點滴、慾望心事,還有種種文學話題。這對兄弟志同道合,也是難得的平生知己。我們不禁想到西晉的陸機(261–303)、陸雲(262...
夏濟安、夏志清昆仲,中國現代文學批評界的兩大巨擘,他們早年的求學生涯,既是東西方學術交織融匯的實例,又是民國和1949年後「大歷史」的親身見證。他們的往來書信經由志清先生鄭重珍藏,經夏志清太太王洞女士授權,蘇州大學季進教授註釋整理,首次向外界披露。
本書分為四卷,收錄了1947年夏志清赴美求學到1965年夏濟安因病逝世的17年間,兄弟兩人的通信六百餘封。在這些書信中,他們說家常丶談感情丶論文學丶品電影丶議時政,推心置腹,無話不談。我們可以看到夏志清如何從一位年輕的求學者,一步步成長為國際著名學者,也可以看到夏濟安如何流轉各地,為實現自己的理想抱負努力奮鬥的艱辛。
在滯留海外的歲月裡,夏氏兄弟在薄薄的航空信紙上以蠅頭小字寫下生活點滴、慾望心事,還有種種文學話題。這對兄弟志同道合,也是難得的平生知己。我們不禁想到西晉的陸機(261–303)、陸雲(262–303)兄弟俱有文才,嘗以書信談文論藝。千百年後,在另一個紊亂的歷史時空裡,夏氏兄弟以書信記錄生命的吉光片羽,兼論文藝,竟然饒有魏晉風雅。
──王德威教授,哈佛大學東亞語言文化系
夏志清(1921-2013)生于上海浦东,原籍江苏吴县。上海沪江大学英文系毕业。抗战胜利后任教北京大学英文系。1948年考取北大文科留美奖学金赴美深造,1951年获耶鲁大学英文系博士学位。先后执教美国密歇根大学、纽约州立大学、匹兹堡大学等校。1961年任教哥伦比亚大学东方语言文化系,1969年为该校中文教授,1991年荣休后为该校中文名誉教授。
夏济安(1916-1965)原籍江苏吴县,夏志清兄长。上海光华大学英文系毕业。曾任教于 西南联大、北京大学、香港新亚书院。1050年赴台后任教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9年赴美,在西雅图华盛顿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做研究。1965年因脑溢血病逝于美国奥克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