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迪欧:关键概念

联合创作 · 2023-10-02 04:36

-编辑推荐-

•首部以关键概念形式系统呈现法国著名哲学家阿兰•巴迪欧思想全貌的作品。

•汇集英语世界巴迪欧的主要评论者和翻译者对巴迪欧某个专门主题的研究文章,用这些作者的专长直接面对巴迪欧。

•与那种用“数字”来描绘巴迪欧著作的做法不同,本书用巴迪欧自己的用词来对待巴迪欧的思想。这样做乍一看来并不总是像在处理某些“概念”,但事实上却将巴迪欧的规划放在他自己的恰当的概念框架之中。

-内容简介-

阿兰•巴迪欧或许是依然健在的世界上最重要的哲学家。当代哲学家中几乎没有人像他那样可以展现其论证和关涉的力度,或者像他那样铿锵有力地批判性地接入到当代分析哲学和大陆哲学的争论之中。本书呈现了一份对巴迪欧全部思想的概览和导引。书中所收录的多篇文章,关注了巴迪欧思想的根基,他的“关键概念”——哲学、前提、本体论、主体、科学、爱、艺术和政治——以及与他的哲学有紧密关系的...

-编辑推荐-

•首部以关键概念形式系统呈现法国著名哲学家阿兰•巴迪欧思想全貌的作品。

•汇集英语世界巴迪欧的主要评论者和翻译者对巴迪欧某个专门主题的研究文章,用这些作者的专长直接面对巴迪欧。

•与那种用“数字”来描绘巴迪欧著作的做法不同,本书用巴迪欧自己的用词来对待巴迪欧的思想。这样做乍一看来并不总是像在处理某些“概念”,但事实上却将巴迪欧的规划放在他自己的恰当的概念框架之中。

-内容简介-

阿兰•巴迪欧或许是依然健在的世界上最重要的哲学家。当代哲学家中几乎没有人像他那样可以展现其论证和关涉的力度,或者像他那样铿锵有力地批判性地接入到当代分析哲学和大陆哲学的争论之中。本书呈现了一份对巴迪欧全部思想的概览和导引。书中所收录的多篇文章,关注了巴迪欧思想的根基,他的“关键概念”——哲学、前提、本体论、主体、科学、爱、艺术和政治——以及与他的哲学有紧密关系的一系列思想家,包括柏拉图、斯宾诺莎、康德、黑格尔、海德格尔、拉康和德勒兹。

-编者简介-

A. J. 巴特雷(A. J. Bartlett)任教于墨尔本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以及迪肯大学的传播与创造艺术学院。他是《阿兰•巴迪欧的实践》(The Praxis of Alain Badiou)一书的编者之一,也是即将发表的《柏拉图,巴迪欧:一种“真理教育”》一文的作者。如今,他对巴迪欧的研究已经延伸到圣保罗、马克思和拉康的思想,目的是为了建立一种当代国家教育学的非国家根基。

尤斯丁•克莱门斯(Justin Clemens),他是几本诗集和小说的作者,包括《恶棍》(Villain,2009),《孟迪亚德》(The Mundiad,2004),还与赫伦•约翰逊(Helen Johnson)合著了《黑河》(Black River,2007),2011年与本•纳帕斯戴克(Ben Naparstek)一起编辑了《雅克琳•罗斯读本》(The ...

-编者简介-

A. J. 巴特雷(A. J. Bartlett)任教于墨尔本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以及迪肯大学的传播与创造艺术学院。他是《阿兰•巴迪欧的实践》(The Praxis of Alain Badiou)一书的编者之一,也是即将发表的《柏拉图,巴迪欧:一种“真理教育”》一文的作者。如今,他对巴迪欧的研究已经延伸到圣保罗、马克思和拉康的思想,目的是为了建立一种当代国家教育学的非国家根基。

尤斯丁•克莱门斯(Justin Clemens),他是几本诗集和小说的作者,包括《恶棍》(Villain,2009),《孟迪亚德》(The Mundiad,2004),还与赫伦•约翰逊(Helen Johnson)合著了《黑河》(Black River,2007),2011年与本•纳帕斯戴克(Ben Naparstek)一起编辑了《雅克琳•罗斯读本》(The Jacqueline Rose Reader),2008年与尼古拉•赫荣(Nicholas Heron)和亚历山大•慕来(Alexander Murray)一起编辑了《吉奥乔•阿甘本的著作》(The Work Giorgio Agamben),2006年与保罗•阿什顿(Paul Ashton)和巴特雷一起编辑了《阿兰•巴迪欧的实践》。他在墨尔本大学任教。

-译者简介-

蓝江,男,1977年出生,湖北荆州人,法学博士,现为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当代欧陆激进思想和哲学,主要著作有《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多维历史轨迹》、《生命、语言和影像:阿甘本的三个维度》(即出)、《巴迪欧哲学思想导论》(即出),主要译著有阿兰•巴迪欧的《世纪》、《小万神殿》、《哲学宣言》、《第二哲学宣言》、《元政治学概述》、《存在与事件》(即出),阿甘本的《语言的圣礼:誓言考古学》、《宁芙》、《王国与荣耀:神圣人II,2》(即出),以及艾德•米勒和容•延森的《万物的追问:哲学的邀请》。

浏览 2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