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与中国思想的过渡:1890-1907

联合创作 · 2023-09-27 00:52

【内容简介】

19世纪90年代中期到20世纪初,近代中国正处于思想转变的关键时期。面对西方的冲击,儒家经世致用理想受到严重侵蚀,传统的文化价值观和政治原则不再适用。于是,晚清的知识分子开始寻求新的思想和政治方向。

梁启超是这一过渡时期的关键人物,他既继承了中国文化传统,又从西方现代文明中寻找借鉴。他在《新民说》中提出了一套新的人格理想和社会价值观,对20世纪中国的许多思想流派均有极大的启发。直至今日,其国民理想对绝大部分中国知识分子依然有着持久的吸引力。

本书是继列文森之后研究梁启超思想的又一力作,追述梁启超从儒家经世致用理想到新的国家和国民思想之转变,并以此为纽带,从内部探索晚清儒家思想的变化,考察巨变时期的中国如何在思想文化领域从传统逐渐迈向现代。

通过他那富有感染力的笔触和汪洋恣肆的著述,梁启超对这一时期思想气候的形成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因此,研...

【内容简介】

19世纪90年代中期到20世纪初,近代中国正处于思想转变的关键时期。面对西方的冲击,儒家经世致用理想受到严重侵蚀,传统的文化价值观和政治原则不再适用。于是,晚清的知识分子开始寻求新的思想和政治方向。

梁启超是这一过渡时期的关键人物,他既继承了中国文化传统,又从西方现代文明中寻找借鉴。他在《新民说》中提出了一套新的人格理想和社会价值观,对20世纪中国的许多思想流派均有极大的启发。直至今日,其国民理想对绝大部分中国知识分子依然有着持久的吸引力。

本书是继列文森之后研究梁启超思想的又一力作,追述梁启超从儒家经世致用理想到新的国家和国民思想之转变,并以此为纽带,从内部探索晚清儒家思想的变化,考察巨变时期的中国如何在思想文化领域从传统逐渐迈向现代。

通过他那富有感染力的笔触和汪洋恣肆的著述,梁启超对这一时期思想气候的形成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因此,研究梁的思想,为探讨他所处时代的思想变化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切入点。

—— 张灏

【编辑推荐】

1、张灏是享誉华人世界的学者、思想家,曾师从著名哲学家殷海光、著名汉学家本杰明·史华慈。他对中国思想史的研究已得到海内外学人的普遍认可和重视。

2、本书是继列文森《梁启超与中国近代思想》后研究梁启超思想的又一力作。梁启超是许多同时代人中的一个典型人物,既接受近代国民思想,但仍在儒学中寻找一些珍贵的束性训诫。作者对梁启超在这时期思想转变言简意赅的总结,使读者清楚地看到了梁启超的思想变化脉络,也使读者得以窥见在那个转折性时代,知识分子的普遍心理和思想困境。

3、此次集结出版了张灏学术生涯中的代表作《危机中的中国知识分子》《烈士精神与批判意识》《梁启超与中国思想的过渡》。通过理解这批知识分子身上共存的传承性和断裂性,探讨他们如何回应时代的刺激和生命的感受,张灏著作能为当下日新月异的中国社会提供明智的历史借鉴。

【学者、媒体推荐】

张灏先生思想史的研究方法,细微而复杂,深刻继承了史华慈先生的传统……通过与张灏先生的接触,我就不仅找到了家法,而且还从他那里获得了一种人格的品质,那就是中国传统读书人的儒雅。

——许纪霖,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这部著作的价值在于, 作者采取一种与列文森不同的研究态度和研究方法,熔思想性和求实精神于一炉,以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梁氏思想的发展为突破口,力图写出一个真实的梁启超。

——崔志海,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张灏是台湾著名学者、思想家、中国现代自由主义思潮的代表人物殷海光的学生,殷海光先生自称为“五四之子”,自觉地担当五四之精神,而作为“殷门弟子”的张灏便从殷海光的“师范”中承接了五四精神的火种——以民族、国家之命运为终极关怀。

——蒋贤斌,江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教授

过去的半个世纪里,虽然张灏极少回大陆讲学,但他的“幽暗意识与民主传统”、“低调的民主观与高调的民主观” 等思想,近年却成为大陆知识分子的“通识”——用一名西方学者的话来说,这种渗透式的影响使得张灏这个名字成为一个“传奇”。

——《南风窗》

张灏,1937年出生,原籍安徽省滁县。台湾大学历史系毕业后留学美国,获哈佛大学硕士、博士学位。现为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香港科技大学名誉教授,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名誉教授。研究领域为中国思想史,特别是近代思想史。主要著述有《梁启超与中国思想的过渡:1890— 1907》《危机中的中国知识分子:寻求秩序与意义,1890— 1911》《幽暗意识与民主传统》《张灏自选集》《时代的探索》等,他也是《剑桥中国史》晚清部分的撰稿人之一。

浏览 4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