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表情 : 从 19 世纪到
集结37位摄影大师,超过300张代表作品。
作为一种视觉艺术,摄影在不同主体间穿梭,编织成影像世界的意义网络。
1936年本雅明提出“机械复制时代”来临,摄影作为视觉文化的代表,就与工业社会到后工业社会的变迁紧密相关。本雅明认为,“灵晕”(Aura)的衰竭来自于现代大众占有复制品的强烈愿望,大众媒介打破了传统社会艺术作品与观赏者之间的距离,使过去面对艺术作品的神圣感变为占有欲。
摄影就是一种你发现周围世界的记录方式。出片好与坏,与手里的工具(也就是器材)关系不大,更多的是相机背后的那颗脑子。你的视角不同,出片就自然与别人有别。
书中的各国摄影家以影像方式观看、体验都市与都市生活为前提,他们在闲逛时身心放松,全身感受都市的细胞处于全面开放状态,心灵处于最善解人意的状态,因此,他就有可能邂逅都市的秘密,遭遇世间的惊奇,获得与都市灵犀相通的无上喜悦。这是一...
集结37位摄影大师,超过300张代表作品。
作为一种视觉艺术,摄影在不同主体间穿梭,编织成影像世界的意义网络。
1936年本雅明提出“机械复制时代”来临,摄影作为视觉文化的代表,就与工业社会到后工业社会的变迁紧密相关。本雅明认为,“灵晕”(Aura)的衰竭来自于现代大众占有复制品的强烈愿望,大众媒介打破了传统社会艺术作品与观赏者之间的距离,使过去面对艺术作品的神圣感变为占有欲。
摄影就是一种你发现周围世界的记录方式。出片好与坏,与手里的工具(也就是器材)关系不大,更多的是相机背后的那颗脑子。你的视角不同,出片就自然与别人有别。
书中的各国摄影家以影像方式观看、体验都市与都市生活为前提,他们在闲逛时身心放松,全身感受都市的细胞处于全面开放状态,心灵处于最善解人意的状态,因此,他就有可能邂逅都市的秘密,遭遇世间的惊奇,获得与都市灵犀相通的无上喜悦。这是一种通灵的喜悦。摄影在本质上来说其实是一种与图像通灵交感、超越对象的具体性而获得一种精神感悟的心灵通灵术。
《城市表情》介绍了从19世纪末到21世纪初的30余位各国摄影家的都市摄影实践。他们之中既有像阿杰这样的以纯粹记录都市全部细节为己任的摄影家;也有像桑德这样的通过为都市中人造像来聚焦都市生活形态的摄影家,既有像克莱因这样的以都市为自己的感情宣泄对象而在与都市的对抗中形成了自己风格的摄影家,也有像荒木经惟这样只把都市看成是一个欲望发生装置而始终在以摄影与之调情的摄影家。通过对这些观念、手法、风格各异的摄影家的了解,作者希望读者能够发现,原来摄影是一种与活生生的现实有着如此亲和力的媒介;原来摄影是一种具有如此丰富表现力的视觉手段,而从此能够经常地将摄影与人类社会的各种实践联系在一起思考,就像这本书把摄影与现代都市生活联系在一起展示一样,从而获得对摄影这个“城市观看的媒介”的全新理解。
----------------------------------------------------------------------------------
【媒体评论】
“城市表情”历久弥新,妙在影像的解读同步了世界城市化进程的脉搏! 林路(上海师范大学 教授)
这是一部精粹的摄影与都市的文化“共生”史与镜像史,也是历史图像学研究关注的重要论域。一个多世纪以来的都市红尘,众多摄影家的梦想与光荣,这是一扇通向都市灵魂与人性欲望的摄影之窗。李公明(广州美术学院 教授)
摄影发端于现代都市,反过来,又参与建构、型塑了都市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说,都市问题,就是摄影问题;摄影问题,同样也是都市问题的视觉化书写。本书自摄影史与全球都市版图分布特点双重视角,通过典型案例,呈现出自摄影术发明以来,都市与摄影之间既天然又暧昧的纠葛怨怼关系。这是理解当代摄影问题的出发点,也是归宿。晋永权(《大众摄影》杂志主编)
-----------------------------------------------------------------------------------
【摘录】:
游手好闲者”的闲逛虽然看起来好像是一种具有可操作性的拍摄方式,但这种行为本身在本质上却是与一个摄影家的内心精神联动。仅仅是躯壳的移动并不能叫开通向都市秘密的大门。所以说,闲逛不是一个可以简单模仿的动作,而是一种具有哲学意义的都市摄影家的基本姿态。闲逛既是具有目的性的行为,也是一种无目的性的行为。没有“游手好闲”式的闲逛,好照片不会跃入你开放的镜头。但是处于过于紧张状态中的急功近利式的为闲逛而闲逛,也许只会吓走都市世界偶尔探头的鬼脸。只有在没有急切功利性的驱使下的闲逛漫步中,将自己全部开放的“游手好闲者”才会有可能撞见世界偶尔探头的鬼脸。对于都市摄影家来说,也许更重要的是如何全身心地开放自己,耐心地在城市的街道上与都市反复“拍拖”,以便让都市习惯你、接受你,最后使它在你面前自如展示它的一切秘密与万种风情。
顾铮,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研究员,复旦大学视觉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1998年毕业于日本大阪府立大学人类文化研究科比较文化研究专业,获学术博士学位。曾任第56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终评评委。2017—2018年度哈佛燕京访问学者。2019年德国海德堡大学第九届中国艺术史海因茨•葛策杰出客座教授(9th Heinz Götze Distinguished Visiting Professor of Chinese Art History)。曾获得中国摄影金像奖(理论评论)(2001年)及第一届沙飞摄影奖学术奖(2007年)。著有专著多部,并在国内外策划多个摄影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