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中国哲学中的美德伦理与后果主义
万百安教授在本书中主要考察了早期儒家思想,将其视为一种美德伦理学,并把展开一场反对儒家运动的墨家学说看作是后果主义的一种形式。作者在书中主要为三个主题进行辩护:第一,儒学与西方美德伦理学有很多相似点。特别是它们都对生活方式感兴趣,对该生活方式所需要的人格特质感兴趣,在考虑到人性之所是的前提下,它们都关注如何成功地培养这些品质;第二,墨家更强调行为及其后果,而不是品格与修养,在这一点上,墨家类似于西方的后果主义;第三,墨家和儒家对他们的观点都提供了非常值得称颂的论证。
【作者简介】
万百安(Bryan W. Van Norden),美国瓦萨学院(Vassar College)詹姆斯·门罗·泰勒哲学讲席教授(James Monroe Taylor Chair in Philosophy)、武汉大学哲学学院讲座教授。获富布赖特奖学金、美国国家人文基金及美隆研究基金,并被《普林斯顿评论》(The Princeton Review)评为美国最杰出的300名教授之一。撰写、主编及翻译十余部关于中国哲学的专著,包括《中国古典哲学导论》(Introduction to Classical Chinese Philosophy)《哲学上的拨乱反正:多元文化哲学宣言(Taking Back Philosophy: A Multicultural Manifesto)《中国后期哲学读本:汉朝至二十世纪》(Readings in Lat...
【作者简介】
万百安(Bryan W. Van Norden),美国瓦萨学院(Vassar College)詹姆斯·门罗·泰勒哲学讲席教授(James Monroe Taylor Chair in Philosophy)、武汉大学哲学学院讲座教授。获富布赖特奖学金、美国国家人文基金及美隆研究基金,并被《普林斯顿评论》(The Princeton Review)评为美国最杰出的300名教授之一。撰写、主编及翻译十余部关于中国哲学的专著,包括《中国古典哲学导论》(Introduction to Classical Chinese Philosophy)《哲学上的拨乱反正:多元文化哲学宣言(Taking Back Philosophy: A Multicultural Manifesto)《中国后期哲学读本:汉朝至二十世纪》(Readings in Later Chinese Philosophy: Han to the 20th Century,与Justin Tiwald合著),等等。万百安教授的许多书籍和文章被翻译成阿拉伯语、中文、丹麦语、波斯语、德语、韩语、葡萄牙语、西班牙语和土耳其语等多国语言。他在《纽约时报》上发表过多篇专栏文章,并编写了一个关于孔子的Ted-Ed视频,其观看数超100万次。
【译者简介】
张丽丽,女,1987年生,黑龙江齐齐哈尔人。山东大学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双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哲学研究》编辑部编辑。主要研究方向为海外易学、中西比较哲学和女性主义哲学。在Dao: A Journal of Comparative Philosophy, Frontiers of Philosophy in China, 《周易研究》和《现代哲学》等刊物发表文章十余篇。著有Comprehensive Harmony Thomé Fang’s Philosophy(与李晨阳教授、何繁博士合著),主持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国学单列课题一项。
陈志伟,男,1975年生,山东省莒南县人,哲学博士,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中国传统哲学、海外汉学、中西哲学比较,出版译著两部,发表论文三十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项,参与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一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