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作回答的问题 : 伯恩斯坦哈佛

联合创作 · 2023-09-12 17:33

♪ 六堂启示录般的经典音乐课,音乐大师伯恩斯坦 哈佛“诺顿”讲座文字结集

♫古典乐巨匠毕生思想精粹,值得反复阅读与珍藏的经典

♬讲座50周年纪念,中译首度推出

【内容简介】

哈佛金牌讲坛“诺顿”系列讲座始于1925年,每年邀请文学及艺术领域大师在哈佛演讲。1973年,伯恩斯坦登上诺顿教席,为非专业的音乐爱好者开课,本期成为讲坛历来传播度最广、讨论最热烈的一次。

这六堂精彩的音乐大师课足以载入史册,事实上,它的确借由电视媒介的传播力,收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后结集出版,流传至今已成经典,让一代又一代人从中受益。

伯恩斯坦秉持跨学科精神,六讲横纵交织,他从语法学角度对音乐语言进行解析,也将音乐置于美学层面与诗歌进行比对,广泛选用各类音乐材料,从“音乐最小构成单位”探讨到“调性之争”。这位古典乐大师暗示了一种与生俱来的普适的音乐语法,也道出他对音乐未来发展的...

♪ 六堂启示录般的经典音乐课,音乐大师伯恩斯坦 哈佛“诺顿”讲座文字结集

♫古典乐巨匠毕生思想精粹,值得反复阅读与珍藏的经典

♬讲座50周年纪念,中译首度推出

【内容简介】

哈佛金牌讲坛“诺顿”系列讲座始于1925年,每年邀请文学及艺术领域大师在哈佛演讲。1973年,伯恩斯坦登上诺顿教席,为非专业的音乐爱好者开课,本期成为讲坛历来传播度最广、讨论最热烈的一次。

这六堂精彩的音乐大师课足以载入史册,事实上,它的确借由电视媒介的传播力,收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后结集出版,流传至今已成经典,让一代又一代人从中受益。

伯恩斯坦秉持跨学科精神,六讲横纵交织,他从语法学角度对音乐语言进行解析,也将音乐置于美学层面与诗歌进行比对,广泛选用各类音乐材料,从“音乐最小构成单位”探讨到“调性之争”。这位古典乐大师暗示了一种与生俱来的普适的音乐语法,也道出他对音乐未来发展的预判,引导我们离“音乐将往何处去?”这一经典的未答之问更近了一步。

【媒体评论】

伯恩斯坦在书页上的表现,竟然与他在讲堂上一样充满活力,触动心灵。——《纽约时报书评周刊》

伯恩斯坦的讲座是深具智慧、魅力与精湛技艺的表演……它们应该被阅读、思考、讨论,你会从中受益。——《音乐评论》

以敏锐的才思探索音乐体验的本质。只要你对音乐感点儿兴趣,无论你是行家、业余爱好者还是门外汉,这本书都值得你阅读和珍藏。——《新闻日报》

伦纳德·伯恩斯坦(Leonard Bernstein,1918—1990)

举世闻名的指挥巨匠,古典乐大师。曾任纽约爱乐乐团音乐总监,并带领该团进入黄金时代,指挥过全球主要管弦乐团,所获荣誉众多。伦纳德·伯恩斯坦对于人类艺术的贡献,绝不仅仅在于作曲、演奏、指挥领域,曾通过一系列电视节目向大众普及古典音乐,力图拆除古典乐与公众之间的高墙。留下了一大批宝贵的录音和录像遗产。

庄加逊

译者,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外国文艺理论硕士。译有《乐之边园:格伦·古尔德文集》《科普兰论音乐》《萨蒂音乐涂鸦》《音乐的极境:萨义德古典乐评集》《为什么是马勒?》《激情精神:阿尔玛·马勒的一生》等,编译有《雅纳切克私信集》,著有《陌上花来:回归与远行》。常年为《三联爱乐》等杂志撰文。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