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贯休罗汉图
五代时期僧人贯休的《十六应真像》,是唐宋之间的水墨类宗教画的传世代表作。贯休(832-912),原名姜德隐,浙江兰溪人。6岁即为僧,工书画,号“宝月禅师”,是唐末五代著名的诗僧和画僧。贯休一生,游历既广,且能诗善画,在画坛诗林均有影响。尤其所画罗汉,绝俗超群,历代评价很高。其形象夸张变形,大异常人。贯休自称所绘罗汉形象怪异的来源为“从梦中所见”。《十六应真像》成了后世临摹及雕塑罗汉佛像的范本。
据史料记载,贯休的《十六应真像》始画于唐广明年间(公元880年),至乾宁初年才完成16帧,前后用了10多年才完成此创作。五代十国时期,贯休为逃避战乱来到相对安定的西蜀,将《十六应真像》带到了四川。此后,辗转全国各地,历经磨难。
清初,《十六应真像》为浙江钱塘圣因寺所得。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乾隆皇帝南巡驻杭州西湖。一日,亲往圣因寺观赏此画,惊叹之余,...
五代时期僧人贯休的《十六应真像》,是唐宋之间的水墨类宗教画的传世代表作。贯休(832-912),原名姜德隐,浙江兰溪人。6岁即为僧,工书画,号“宝月禅师”,是唐末五代著名的诗僧和画僧。贯休一生,游历既广,且能诗善画,在画坛诗林均有影响。尤其所画罗汉,绝俗超群,历代评价很高。其形象夸张变形,大异常人。贯休自称所绘罗汉形象怪异的来源为“从梦中所见”。《十六应真像》成了后世临摹及雕塑罗汉佛像的范本。
据史料记载,贯休的《十六应真像》始画于唐广明年间(公元880年),至乾宁初年才完成16帧,前后用了10多年才完成此创作。五代十国时期,贯休为逃避战乱来到相对安定的西蜀,将《十六应真像》带到了四川。此后,辗转全国各地,历经磨难。
清初,《十六应真像》为浙江钱塘圣因寺所得。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乾隆皇帝南巡驻杭州西湖。一日,亲往圣因寺观赏此画,惊叹之余,感慨不已。他根据《梵经》改正了画上原题的罗汉名,并题写了赞文。《清乾隆御题像赞》曰:“唐贯休画《十六应真像》,自广明至今垂千年,流传浙中,供藏于钱塘圣因寺。乾隆丁丑仲春南巡,驻西湖行宫,诣寺瞻礼,因一展观,信奇笔也。第尊者名号,沿译经之旧,未合梵夹本音,其名次前后,亦与章嘉国师据梵经所定互异。爰以今定《同文韵统》合音字位次注于原署标识之下,各题以赞,重为书签,仍归寺中传世永宝。夫四大本无,画于何有,仍斤斤于名相文字之别,得毋为诸善者诃耶?御识。”据传,乾隆皇帝回京后,仍对《十六应真像》念念不忘。他下诏专门建妙相塔,用以珍藏贯休的《十六应真像》及他的另两轴作品《七佛像》和《灵鹫就法像》。乾隆帝指定如意馆的玉作,把“十六罗汉图”临绘后,镌刻在塔形石幢上。后又下诏盖了妙相亭,以保护佛塔。
杨新,男,汉族,1940年生,湖南湘阴人。
自幼喜好绘画,1960年于广州美术学院附中毕业后,考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1965年毕业,到故宫博物院工作,从事中国古代书画的陈列与研究,师从徐邦达、启功先生学习书画鉴定。1984年作为卢斯基金会访问学者,在美国柏克莱加州大学艺术史系研究和讲学一年。1985年1月任故宫博物院陈列部副主任,1987年9月-2000年12月任故宫博物院副院长。
现为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委员。